-
经济复杂性研究是在物理、生物等多学科交叉的基础上,理解经济系统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探索定量观察和建模的经济科学。本书是“经济复杂性基础研究系列”的 卷。全书尝试以新的非平衡态物理学的方法,从生态学的逻辑斯蒂小波出发,从技术进步作为根本动力来重构经济发展演化的理论,重构微观、产业和宏观经济增长的基础。《代谢增长论:技术小波和文明兴衰》挑战了新古典经济学的基本假设和主要发现,并构筑了一个可用于解释中国40年增长和发展经验的演化经济学框架,是有志于研究经济学理论及经济学方法论的学者的必备参考书。
-
特朗普的当选、黄马甲走上巴黎街头、贸易保护主义抬头,错误的全球化方向要负很大责任。本书新的章节则将矛头指向了这些新现象,斯蒂格利茨教授一如既往地以犀利的笔触指出当下的问题,并且指出了全球化的正确方向。
本书是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蒂格利茨教授的经典著作《全球化及其不满》的重著改版,新增一半的篇幅讲述了特朗普时代在美国出现的全球化逆潮。
-
《智能商业》探讨了未来的商业模式,即网络协同和数据智能共同构成了新商业系统的DNA,提供了如何组织企业、创造价值以及打造竞争优势的新思路和可行方法。阿里巴巴作为智能商业的企业,它的成功初步验证了智能战略在互联网时代的重要性。曾鸣基于对淘宝、支付宝、阿里云计算、菜鸟等公司的战略探索与实战经验,在本书中详解了阿巴巴独特的商业演化路径,并提出全新的战略框架和组织原则。
-
从国家脱钩到数字铁幕,从全球集体“放水”到产业链“断链”困局,从世界经济大循环到国内经济双循环,疫情开启不确定性未来,复式危机全面爆发。中国经济安全岛权重上升,谁将率先问鼎复式时代?聚焦中国经济热点难点,指明如何在变局中开新局!
-
《宏观经济学二十五讲:中国视角》是深受北京大学学生欢迎的宏观经济学讲义。这本书以问题为导向,既系统介绍了宏观经济理论,也给出了理解中国经济运行的完整框架。中国的经济结构失衡、次贷危机、欧债危机、中国的债务问题、中国的金融乱象等鲜活经济现象在统一框架下得到了深度解释。
-
初看《中国经济发展新阶段的机遇》,书名以为是一篇鸿篇巨著,想来必定晦涩难懂,然而本书实际是一系列论坛讲座的合集,演讲者均为经济金融领域专业研究学者、专家,来自包括国务院相关研究部门、社科院、北大人大等高校,甚至包括了最近媒体上打得火热的财政与央行关于财政与货币政策之争的主要“对战方”。毫无疑问本书的绝大多数演讲者为国家经济与金融政策的高级智囊,他们的观点已经或者即将对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产生影响。
-
当前,资本市场是一个充满诱惑和浮夸的热词。并购、私募、私有化、跨境并购……专业人士欲以专业来开拓资本市场方向的业务,同时,资本市场却是“乱花渐入迷人眼”。本书作者以通俗易懂文采飞扬的写作风格,基于“中国的问题 世界的眼光”将资本市场的游戏规则抽丝剥茧,将现实发生的商战大戏纳入生动的分析之下。同时,将资本市场的关键词进行注释予以说明,堪称一本书轻松地读懂资本市场。
-
张维迎教授纵观世界经济发展史,深入透析中国40年经济腾飞的根本驱动力,一针见血地点明“市场”这个关键因素,剖析市场经济的内在、基本运行逻辑,抽取与“市场”相连的人才、体制、政策、监管、企业家精神等诸多关键因素,系统呈现各个环节的内在关联与盘根错节,指出中国40年经济发展与改革的来路和前途。
-
本书以当前全球面临的百年变局为切入点,对经济和市场周期形成的原因、运行的规律进行了系统研究,对古典主义、新古典主义和凯恩斯主义等宏观经济学理论进行了新的阐述。本书分析和总结了作者20多年来预测市场、经济、周期的理论和实用量化模型,以及如何把经济和金融学的原理运用于预测市场、指导极端波动时期的交易和资产配置。市场预测是一门博大精深的艺术,本书为预测市场指明了路径和方向。
-
中美经济战和新冠疫情的爆发凸显了我国经济发展模式加快从“国际大循环”向“国内大循环”转型的迫切性。作者在书中创造性地将演化发展经济学、现代货币理论、世界经济史、经济思想史结合在一起,十年磨一剑,有力批评了主流经济学的思维和基本观点,深入反思了我国出口导向型发展模式的弊端,揭示了我国经济领域中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的根源,阐明了 “国内大循环经济发展战略”的基本原理和实施机制。
-
当下的中国区域版图,正在面临数十年未有之巨变。北京上海两个超级城市开始做减量发展、雄安新区横空出世、海南自贸港水落石出、粤港澳大湾区翻开“一国两制”的新篇章…… 过去二十年楼市狂飙突进,地方政府与房企联袂出演,造就了一批批暴富的食利阶层。如今的房地产被踩了刹车,正式告别黄金时代,进入极为分化的新时期。在大都市圈时代下,人口变迁、资本流动的规律宣告了中小城市的大败局。面对国内外形势的风云突变,一二线城市转型升级的使命感尤为突出。
-
许多金融风险带有“灰犀牛”的特征。为了尽可能减少金融危机对经济和金融体系的冲击,监管层需要建立金融危机的预警和监测系统,充分理解金融风险的传染机制,并准备好应对危机事件的预案。
《金融危机的预警、传染和政策干预》从三个方面出发,对金融危机进行了深入研究。
-
次贷危机爆发前的10年间,不断高企的房价使得人们非常自负,大多数人,包括评级机构在内,都认为房价不可能下跌。这种盲目乐观的心态导致人们对于存在的风险以及潜在的高额债务视而不见。房地产泡沫,以及促使泡沫产生并扩大的心理因素,是这场危机的真正原因。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席勒倾情撰写经典著作,深入研究房地产行业非理性繁荣与崩溃,成为预防下一次金融危机的诚意之作。
-
本书立足于我国国情尤其是特殊的体制背景,全面回顾了我国农村金融改革历史,系统描述了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现状,对现有的政策框架进行了探讨和分析,同时结合农村金融改革发展的历史逻辑和未来前景,对当前争议较大的农村信用社改革、非正规金融改革发展以及其他相关重点难点问题均进行了考察和讨论,最终提出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
-
本书为黄奇帆在复旦的十四堂经济课,包括经济热点问题十二讲以及两篇论坛演讲,涉及宏观调控、基础货币、资本市场、房地产发展、对外开放、中美经贸六个方面的内容。既有宏大的经济理论背景,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感悟,深入浅出地解读中国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