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视界丨“加固”个贷业务 银行需破解同质化困局

2024-09-09 22:25:42  来源:绿法国际联盟   作者:绿盟研究院

要点:多数上市银行个人贷款余额在今年上半年仍实现增长,但个人贷款平均收益率走低,并且大部分机构面临个贷不良率抬头等问题。相较于其他板块业务,银行个贷业务条线近年来感受到了更大的市场竞争压力。这背后其实存在着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不同银行之间个贷产品的同质化问题较严重。个贷业务经营更需要思考如何提升客户黏性。

——援引自金融时报客户端

8月底,A股上市银行中期业绩披露收官,各行个贷业务表现引发业内关注。总体来看,多数上市银行个人贷款余额在今年上半年仍实现增长,但个人贷款平均收益率走低,并且大部分机构面临个贷不良率抬头等问题。

由于几乎不受具体产业状况变动影响,又能带来稳定利差,个人贷款业务一直被认为是支撑银行机构发展的重要力量。但个贷业务的这一优势和支撑作用在近年来有所减弱。已披露的A股上市银行2024年半年报显示,一些银行个人贷款平均收益率下探。笔者统计发现,国有大型银行和一些股份制银行个贷平均收益率降幅多在50个基点左右;地方法人机构该指标的变动幅度则差别较大。与此同时,银行机构个贷不良率在今年上半年出现上浮趋势,这也引起了市场关注。广发证券对此表示,今年以来,银行零售端风险暴露压力加大,零售不良率上行,各项前瞻性资产质量出现波动。而平均收益率下降叠加不良率抬升,可能会减弱银行机构零售业务的盈利能力及其利润贡献度。

与之对应的是,相较于其他板块业务,银行个贷业务条线近年来感受到了更大的市场竞争压力。例如,个贷业务中占比较大的按揭业务规模已出现缩水,按揭贷款按月归还本息,这意味着即使没有业务量变化,个贷余额每月也会降低。那么,在多数银行机构零售、对公业务条线分开考核的情况下,个贷业务条线压力自然更大。

在此背景下,各家银行开始集中竞争相对优质的零售客户或零售贷款市场,对其他客户和市场的拓展意愿减弱,造成市场空间压缩,竞争压力进一步加大。而这背后其实存在着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不同银行之间个贷产品的同质化问题较严重。

银行从业者表示,目前,银行机构对500万元或1000万元以上的贷款往往可以根据其资金流特征、综合需求等进行定制,并基于机构优势提供差异化服务。而个人贷款额度多在500万元以下,除按揭贷款外基本都是短期贷款需求,因为这一类业务申请流程的线上化程度较高,客户可以通过线上申请的方式便捷获得,因此,从客户角度来看,个贷产品同质化程度是很高的,银行对线上渠道获客的依赖度也较重,同时,个贷一般没有续贷需求,因此,所能产生的客户黏性弱,客户对利率定价的敏感度高。

不过,应该看到,不同类型银行机构面临的“烦恼”并不一样。大型银行和股份制银行的金融科技力量较强,其提供的个人贷款服务几乎可以实现贷前、贷中、贷后全流程的线上化,即在贷前就对客户进行精准分类,贷中、贷后则依据客户行为、信用情况变化等在线上开展不同方式程度的贷款管理工作,实在无法正常还款的才会在最后启动线下清收。但很多中小银行的数字风控能力没有那么强,配套的线上贷款管理流程也不够完善,贷中、贷后仍需要线下管户的介入才能完成风控闭环。因此,大型银行可以在较大程度上依据大数法则的风控理念不断完善个贷服务,并根据宏观环境变化进行不同的风险偏好范围选择,但多数中小银行还达不到上述水平,以目前的中小银行金融科技投入和能力来看,个贷业务要想稳健发展还需要线上线下能力建设相匹配。

此外,考虑到中小银行业务开展范围相对有限,个贷业务经营更需要思考如何提升客户黏性。具体而言,要明确辖内客户特征和需求,更精准地匹配零售金融服务,在此基础上,有重点地加强风控能力建设,并探索适合的绩效考核方式。例如,公司客户较多的地区法人银行可以更多采取公私联动的业务开展方式,基于公司员工及其家庭所处的生产生活场景和收入特征,定制包括个贷、财富管理等在内的特色化产品,以对公业务带动零售业务转型。

来源:金融时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