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盟荐书 |《大国债市》:金融高水平开放背景下的国际化之路

2022-08-05 20:35:22  来源:绿法国际联盟   作者:绿盟研究院

债券市场上通宏观政策,下连微观主体,在一国金融体系中发挥基础性作用。中国债市是名副其实的大国债市,债市国际化之路,也是我国金融强国之路的重要环节,关乎人民币国际化,关乎全球标准制定,更关乎全球金融话语权。本书阐释了我国债市国际化内涵和意义,对债市国际化实践和制度建设做了详细梳理,从金融改革、可持续金融、全球博弈等维度分析了债市国际化的方向,并指出要总结借鉴国际经验,克服债市国际化阻力,从金融强国的高度迈向高水平债市国际化。

【推荐语】

债券市场既是重要的投融资渠道,更是关键的金融基础设施。债券市场的国际化,也是资本项目开放和人民币国际化的必要步骤。本书深入地分析了债市国际化的要求与挑战,也勾画了可能的路径,是一部兼具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的著作。
——黄益平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主任

过去几年,中国金融开放的速度和效率超乎想象。对于众多已拿到或即将拿到“入场券”的国际金融机构,如何为连接本地和国际市场创造增值服务是重中之重。本书为国际机构从业者认识中国债市的发展与开放趋势提供了很好的参考,也为他们在中国债市国际化过程中把握投资银行、资产和财富管理、碳金融以及ESG创新等业务领域的新机遇提供启发。
——朱彤 德意志银行中国区总经理、德银中国董事长

【作者简介】

万泰雷,金融学博士,中国金融四十人青年论坛会员,中债资信评估有限责任公司监事会主席,曾先后供职于外交部、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国际部,获选世界经济论坛2013年度“全球青年领袖”。

张琪,中债资信高级分析师,美国PMP持证人,主要从事主权债、海外绿色投资、气候变化相关研究,具有多年中美欧政府间绿色与低碳转型研究和项目合作经验。

陈夙,金融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讲师,主要研究国际金融、中资海外债、绿色金融等,在核心期刊发表多篇论文。 

【目录】

第一章 初心使命:大国崛起与大国债市

第一节 发展大国债券市场,迈向金融强国
第二节 理解债券市场国际化
第三节 从全球和国内视角看中国债券市场国际化
第四节 中国债券市场国际化的全球作用
第五节 国际化将重构中国债券市场

第二章 扬帆起航:债券市场的“引进来”和“走出去”

第一节 熊猫债市场渐呈燎原之势
第二节 有步骤、有计划地引入国际投资者
第三节 中资海外债券市场的崛起与繁荣
第四节 中介端的开放

第三章 千里之行:打造制度型债券市场开放新高地

第一节 熊猫债市场的建章立制
第二节 境外机构投资中国债券市场:三种模式的发展与融合
第三节 债券市场国际化“工夫在诗外”

第四章 顺势而为:债券市场国际化助力我国金融改革创新

第一节 金融科技应用创新
第二节 “一带一路”融资模式创新
第三节 人民币国际化路径创新
第四节 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方式创新问题

第五章 吐故纳新:向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进发

第一节 发展可持续债券与市场国际化的时代必然性
第二节 国际可持续债券市场的发展
第三节 中国可持续债券市场:在开放中发展
第四节 我国可持续债券市场国际化过程中的问题
第五节 可持续债券市场展望

第六章 登高望远:全球博弈下的债券市场国际化

第一节 跨境债券监管合作的得与失
第二节 债券市场国际化进程中的全球金融标准制定
第三节 亚洲债券市场合作路在何方

第七章 道阻且长:穿越债券市场国际化的荆棘

第一节 债券市场国际化之路道阻且长
第二节 债券市场国际化带来的潜在风险
第三节 规则惯例的适用矛盾:“尊重国内”与“接轨国际”

第八章 他山之石:国际债券市场的经验与教训

第一节 日本债券市场:从封闭走向开放
第二节 美国债券市场:大国债券市场的高水平国际化之路
第三节 欧洲债券市场:国际化是离岸债券市场的本质特征
第四节 亚洲中小型债券市场:在危机中孕育的国际化
第五节 拉美国家债券市场:债务危机对市场国际化的影响
第六节 海外债券市场国际化:总结及启示

第九章 行则将至:中国债券市场国际化的下一站

第一节 在新的国际和开放形势下思考债券市场国际化
第二节 从跨境投融资视角看中国债券市场国际化前景
第三节 从管道式开放转向综合性高水平开放

【引言】

国内外理论研究与实践经验表明,资本市场的建设和深化,对于经济转型、科技创新、金融体系建设和社会财富创造等意义巨大且深远。随着市场经济深化与金融创新演进,资本市场的功能逐步完善,大体上可以用三个层面的“力”予以概括:

1. 资本市场为资源配置增加了“张力”。资本市场通过资本积累和有效配置资源,提高了商品、服务的交换效率和生产率(Levine,1997)。随着市场主体增多,资本市场由主要围绕企业融资服务的一般性功能,逐渐转向包括债券、股票、期货、衍生品等各类金融产品发行和交易,以及金融资源配置、社会融资结构优化和经济转型在内的多元复合功能。资本市场所具备的多元“张力”,使资源配置的维度和效率呈几何级提升,更高效、更高频地发挥驱动经济金融深度发展的作用。

2. 资本市场为经济现代化注入了“驱动力”。资本市场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成熟稳定的资本市场能够提高投资效率并促进经济增长(Goldsmith,1969)。现代资本市场从传统的商品与服务贸易中应运而生,通过将货币转化为资本,技术创新、产业升级与资本市场有效联动,拓展市场主体资本、债务获取和补充渠道,并驱动更多的资金流向风险高、回报大的创新型企业和行业,以此加快传统经济向现代经济转型,并催生新经济、新业态和新模式。

3. 资本市场对财富积累具有“吸纳力”。实证研究表明,资本市场是财富效应的直接或间接传导渠道之一,资本市场财富增加可以促进居民消费增加,或居民预期收入增加,经过一段时期后消费也会增加(Karen E .Dynan ,Dean M .,2001) 。通过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多通道吸纳居民储蓄资金,储蓄资金进一步转化为权益资产,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实现财富积累和财产保值增值,从而强化了资本市场的社会财富创造功能。

当然,资本市场在发展进程中也存在一定缺陷,特别是近年来全球资本市场出现了金融衍生品过度创新、金融市场与监管非正和博弈等趋势性变化。资金的逐利属性使企业过度金融化,对实体经济投资产生了“挤出效应”(Orhangazi,2008)。于新兴市场国家而言,虽然消除金融抑制、发展高效的资本市场是其经济增长的关键(Ronald I. Mckinnon,1973),但由于其资本市场基础监管制度的健全是一个长期进程,一味照搬发达国家资本市场建设经验,反而可能诱发金融系统脆弱性上升的风险。

经过30多年发展,中国的资本市场已成为全球重要的资本市场。但与发达国家成熟的资本市场相比,中国资本市场建设在深度与广度、质与量上仍有较大的距离和改善空间。未来中国资本市场建设的重点在于改革制度和完善规则,营造适合资本市场成长的政策环境(吴晓求,2013)。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完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因此,我们既要明晰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兼具资本、金融、经济和社会“多元叙事”的特点,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和成熟模式完善资本市场基础性制度建设,又要结合自身禀赋条件和目标导向,吸取新兴市场国家资本市场建设中出现的过快开放、放松监管等教训,促进资本市场健康稳健发展。

来源 |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