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盟荐书 | 《思考,快与慢》:思维的游戏机制,你是否掌握?

2021-11-19 20:35:47  来源:绿法国际联盟   作者:绿盟研究院

一、内容简介

人类究竟有多理性?——思考,快与慢

丹尼尔·卡尼曼是位格外令人兴致盎然的思想家,是现今在世的*有影响力的心理学家之一,他因对判断和决策制定的理性模式提出挑战而荣获2002年度的诺贝尔经济学奖。他的研究打开了社会心理学、认知科学、对理性与幸福的研究以及行为经济学的新局面。本书就是他多年研究和思考成果的集大成之作。

在书中,卡尼曼会带领我们体验一次思维的创新之旅。他认为,我们的大脑有快与慢两种作决定的方式。常用的无意识的“系统1”依赖情感、记忆和经验迅速作出判断,它见闻广博,使我们能够迅速对眼前的情况作出反应。但系统1也很容易上当,它固守“眼见即为事实”的原则,任由损失厌恶和乐观偏见之类的错觉引导我们作出错误的选择。有意识的“系统2”通过调动注意力来分析和解决问题,并作出决定,它比较慢,不容易出错,但它很懒惰,经常走捷径,直接采纳系统1的直觉型判断结果。

为了使读者真切体会到系统1和系统2这两个主角的特点,卡尼曼介绍了很多经典有趣的行为实验,指出我们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相信自己的直觉,什么时候不能相信;指导我们如何在商场、职场和个人生活中作出更好的选择,以及如何运用不同技巧来避免那些常常使我们陷入麻烦的思维失误。

 《思考,快与慢》将会彻底改变你对思考的看法。

二、作者简介

丹尼尔·卡尼曼,普林斯顿大学尤金?希金斯心理学荣誉退休教授,普林斯顿的伍德罗·威尔逊公共及国际事务学院荣誉教授。凭借着与阿莫斯·特维斯基对决策制定问题的开先河之研究,卡尼曼获得了2002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

三、编辑推荐

50 年前,人们以为我们能驾驭自己的思想。但事实上,我们的行为常常受到许多无法看见的因素所影响。我们虽然身处生活这场游戏之中,但对游戏的机制却不理解,偏见常常导致我们追求错误的东西。我们的感知和记忆并不可靠,对于自己心理状态的感知和记忆尤其不可靠。

关于人类自身还有许多未知之谜,对于自己,我们了解得其实不多。卡尼曼就如思想的拓荒者,他的研究成果为我们认识自我提供了重要的支点。卡尼曼对于人类思考和选择的理解所作出的贡献,无人能出其右。作为历史上最重要的一位心理学家,卡尼曼重塑了认知心理学、理性和因果关系分析,重新诠释了风险,重新阐释了幸福和财富的关系,写就了这部杰作。

《纽约时报》 2011年度十大好书。 连续20多周蝉联亚马逊、《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前20名,横扫全球各大畅销书排行榜,稳居亚马逊总榜前50名。

《经济学人》、《华尔街日报》、《卫报》、《纽约时报》、《金融时报》、《商业周刊》、《华盛顿邮报》、等国外权威媒体,《三联生活周刊》、《商学院》、《东方早报》等国内知名媒体争相报道,国内外读者好评如潮。

四、目录

序言

第一部分 系统1,系统2

第1章 一张愤怒的脸和一道乘法题

第2章 电影的主角与配角

第3章 惰性思维与延迟满足的矛盾

第4章 联想的神奇力量

第5章 你的直觉有可能只是错觉

第6章 意料之外与情理之中

第7章 字母“B”与数字“13”

第8章 我们究竟是如何作出判断的?

第9章 目标问题与启发性问题形影不离

第二部分 启发法与偏见

第10章 大数法则与小数定律

第11章 锚定效应在生活中随处可见

第12章 科学地利用可得性启发法

第13章 焦虑情绪与风险政策的设计

第14章 猜一下,汤姆的专业是什么?

第15章 琳达问题的社会效应

第16章 因果关系比统计学信息更具说服力

第17章 所有表现都会回归平均值

第18章 如何让直觉性预测更恰当有效?

第三部分 过度自信与决策错误

第19章 “知道”的错觉

第20章 未来是不可预测的

第21章 直觉判断与公式运算,孰优孰劣?

第22章 什么时候可以相信专家的直觉?

第23章 努力养成采纳外部意见的决策习惯

第24章 乐观主义是一柄双刃剑

第四部分 选择与风险

第25章 事关风险与财富的抉择

第26章 更人性化的前景理论

第27章 禀赋效应与市场交易

第28章 公平性——经济交易的参照点

第29章 对结果可能性的权衡

第30章 被过分关注的罕见事件

第31章 能带来长远收益的风险政策

第32章 心理账户是如何影响我们的选择的?

第33章 评估结果的逆转

第34章 善用框架效应,让生活更美好

第五部分 两个自我

第35章 体验效用与决策效用的不一致

第36章 人生如戏

第37章 你有多幸福?

第38章 思考生活

结语

五、精彩书摘

在过去大约一个世纪的时间里,很多研究成果向人类呈现了科技进步的巨大成就,涵盖所有研究领域—只有一个领域除外。

凭借数学及物理这两大武器,科学家们将一艘宇宙飞船发射到距地球几亿公里之外的土星的一颗卫星上。而“经营惨淡”的经济学界却找不到一个类似的成就。

如果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工程师们具有与我们那些顶级经济学家相同的预测能力,“伽利略号”探测器的结局也许会截然不同。不但卫星脱离了其土星轨道,而且火箭在升空过程中转而向下俯冲的可能性极大,甚至有可能冲破地壳,冲到岩浆层去。

2007年,当世界聚焦几十年来最大的一次经济灾难时,绝大多数经济学家并没有意识到棘手的问题已然显露端倪。此后三年里经济一片混乱,经济学家们拿出的补救方案令大多数人瞠目—为了解决债务危机,我们必须负债更多;为了经济繁荣,我们必须花钱消费。过去,他们缺乏远见,而今他们的解决方案又如此违背常识,究其原因,是因为几乎没有任何经济学家明白他们的学科如何发挥作用。

让阅读无处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