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盟荐书 | 《中国金融创新再出发》——金融创新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0-04-17 09:30:48  来源:绿法国际联盟   作者:绿盟研究院

中国金融创新再出发

本书简介

《中国金融创新再出发》是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主办的《径山报告》项目2019年的研究成果,由综合报告和6个分报告组成。

本书从最优金融结构、资本市场、商业银行、影子银行、数字金融、人民币国际化等方面,分析解读了目前在实现高质量发展方面,中国金融体系所面临的一系列挑战。

围绕“以金融创新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本书从八个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第一,落实竞争中性,实现市场出清;第二,积极构建适合支持经济高质量增长的“最优金融结构”,发展多层次的资本市场;第三,减少政府对资本市场的直接“管控”,降低政策不确定性;第四,探索银行与资本市场的联动,推动服务模式向“商行+投行”转型;第五,把握好整顿影子银行的节奏与力度;第六,规范数字金融业务模式与行为;第七,将人民币国际化作为中国金融开放之锚;第八,构建适应金融创新的监管体制,平衡创新与稳定之间的关系。

专家推荐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经济始终处在一个高速增长的状态,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楷模。但在改革开放40年之后,推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低成本优势逐渐丧失,需要有新的推动力让经济可持续、高质量地发展,而新的推动力就在于创新,经济结构的调整也一定会伴随着创新。《中国金融创新再出发》全面、深入地分析了目前在实现高质量发展方面,中国金融体系所面临的一系列挑战,并从金融创新角度提出了多项政策建议,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张晓慧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资深研究员、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院长

当今世界正处于历史的大转折时期,中国是这个大转折时期的主角之一。渡过这一转折期不会一帆风顺,所谓改革进入深水区,是因为改革有许多风险与阻力。《径山报告》项目的“金融开放”“金融改革”“金融创新”三大课题一气呵成。这不仅是当今中国金融的主旋律,也是中国经济的主旋律。三年一个轮回,《径山报告》已经成为中国智库的一个标杆,以历史的眼光和世界的眼光来看待中国金融的改革开放,始终秉持市场化导向和国际化导向,并由此提出了具有方向性意义的决策建议,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

——刘晓春 上海新金融研究院副院长、浙商银行原行长

以市场机制为核心,金融才真正有效。市场机制如果确定,方法手段正确,市场就有足够的积极性,不需要过多推动各种发展。体系架构对了,发展就会动力十足,稳定高效。改革开放40年以前我们的经验不够多,现在已有了很大改善,积累了不少的经验,思路也更加开阔,体系架构的正确设定就更为重要和有效。

——朱云来 金融专业人士

作者简介

黄益平,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学术委员会主席,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金光经济学讲席教授、副院长和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宏观经济、金融市场与农村发展。

林毅夫,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学术顾问,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教授、院长,北京大学南南合作与发展学院院长,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2008年被任命为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兼负责发展经济学的高级副行长,成为担此要职的发展中国家第一人。

田轩,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特邀成员,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九鼎金融学讲席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公司金融、企业创新、风险投资和并购重组。

杨凯生,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学术顾问,中国工商银行原行长。毕业于武汉大学经济学院。原为中国工商银行行长、副董事长,现为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特邀顾问,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兼职教授、中国政法大学兼职教授。

肖钢,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资深研究员,曾任中国人民银行政策研究室副主任、主任,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总经理,中国人民银行计划资金司司长,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助理、副行长。2003年3月至2013年3月任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2013年3月至2016年2月任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

黄卓,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发树学者,《经济学(季刊)》副主编。

沈艳,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经济学教授。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大数据和互联网金融、理论和实证计量经济学、微观金融、社会经济状况等。

郭凯,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成员,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副司长。曾任中国人民银行国际司副司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担任经济学家,拥有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研究兴趣包括国际金融、宏观经济与中国经济。

目录

序言一

序言二

摘要

01 以金融创新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

经济发展新阶段呼唤金融创新

区分好的金融创新与坏的金融创新

“最优金融结构”与有为政府的边界

资本市场需要扩量,更需要提质

商业银行支持经济创新的短板、尝试与困难

影子银行以错误的方法做正确的事情

中国的数字金融引领全球普惠实践

人民币国际化再出发

主要政策建议

02 金融创新如何推动高质量发展:新结构经济学的视角

新时代的高质量发展内涵

支持高质量发展的产业政策与金融创新

我国金融脱实向虚之忧

我国金融结构的矛盾及其改革

我国各地区的金融结构矛盾与因地制宜的金融创新

结语

03 金融创新支持实体经济创新

引言

宏观金融制度创新

中观金融市场创新

微观金融工具创新

强化投资者法律保护,促进创新发展

总结与政策建议

04 商业银行如何通过转型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

当前商业银行服务供给难以满足高质量发展需求

商业银行支持实体经济的国际经验

我国商业银行支持实体经济的创新实践

政策建议

05 中国影子银行的治理与创新

影子银行的定义、内涵及特点

中国形成以银行为主导的影子银行体系的原因

影子银行的风险和服务功能

影子银行治理成效及对实体经济的负面影响

政策建议

06 数字金融创新促进高质量经济增长

中国数字金融发展总体现状

数字金融创新支持高质量经济增长的原理和模式

数字金融风险的形成与发展:以网络借贷为例

中国数字金融走向2.0 时代

07 人民币国际化再出发

人民币国际化的回顾

主要储备货币的特点

为什么高质量发展需要人民币国际化再出发

人民币国际化再出发的具体建议

附录 专家点评

点评1 我国金融业发展远超想象,如何形成最优政策组合是关键

点评2 金融市场良性发展也需要市场主体自我平衡

点评3 反思金融创新,加强金融监管能力建设与制度建设

附录 问答与讨论

后记

序言一

金融创新需要有利于创新的政策环境

《中国金融创新再出发》全面、深入地分析了目前在实现高质量发展方面,中国金融体系所面临的一系列挑战,并从金融创新角度提出了多项政策建议。从2017 年的“金融开放”、2018 年的“金融改革”到2019 年的“金融创新”,《径山报告》项目的主题设置及时反映了中国经济金融发展的迫切任务——近年来我国低成本优势丧失、人口老龄化加剧,加之全球化趋势停顿甚至逆转,我国经济增长模式面临严峻挑战。如何通过金融创新支持经济创新、实现可持续增长这一关键问题亟待回答。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 周年这个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时间节点,对“金融创新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进行系统研究非常必要,它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经济发展离不开金融创新

中国经济发展新的推动力在于创新。改革开放40 年来,中国经济始终处在一个高速增长的状态,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楷模。但在改革开放40 年之后,推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低成本优势逐渐丧失,需要有新的推动力让经济可持续、高质量的发展,而新的推动力就在于创新。同时,经济结构的调整也一定会伴随着创新。

经济创新需要一个高效且高质量的金融体系作为支撑。没有这样的金融体系,经济不可能高质量发展。总结改革开放40 年的经验,实体经济部门每一步的发展都和金融部门的发展密不可分。相对于其他经济领域,金融部门的市场化程度也是最高的。厉以宁教授曾经指出,“金融创新”主要是指金融领域内的创新。因为在金融领域内存在许多潜在利润,但在现行的体制和手段下无法获取,因此就必须进行改革,包括金融体制方面的改革和金融手段方面的改革,这就是金融创新。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经济结构的调整,金融部门的确也在不断地转型和创新。银行、保险、基金、证券等很多金融业态都有较快的发展,目前中国的银行已有五千多家,其他类型的金融机构也非常多,金融产品的种类也越来越多,发达经济体市场上的各种金融产品在中国市场上都有,甚至还有一些是中国独创的融资模式。毋庸置疑,正是这样的创新成就了中国经济和中国金融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和前进的动力。

松紧适度的政策环境才能有利于金融创新

宏观政策的意义在于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打造一个适宜的环境,而这必然会涉及制度、理念、激励机制的创新。创新的核心是所谓“创造性的毁灭”,尤其是在金融创新过程中更是充满了风险与效益的巨大不对称。所以,金融创新和金融风险始终是一对孪生兄弟。过去很多年里,监管总是滞后于创新,也就是说监管总是在创新出了纰漏之后再去想办法化解。如果监管者可以确立一个创新的基本原则,允许创新者在市场和法治的基础上享有失败和得到宽容的机会,譬如,创新必须是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风险必须是在可控范围之内的,那么这样的创新和监管之间就有可能达到成功的平衡。金融业不同于其他行业,稍有不慎,细微的金融风险就如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样酿成重大的金融危机,从而对经济造成重创。从这个视角看,金融创新需要特别小心,中国监管当局需要为金融创新设立一个覆盖范围比较广的、同时有利于防范风险的基本原则。

这方面我们有过成功的例子。2009—2015 年,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走得很快,以至于到2016 年人民币顺利加入了SDR 篮子。应当说,这和政府顺应市场需求、因势利导是分不开的。虽然人民币还不是一个完全可兑换的货币,但在境外可自由使用,使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可以接受人民币这个非可兑换货币加入SDR 篮子。人民币国际化在自身并不百分之百具备条件下的创新之路是市场选择的结果,并不是政府刻意推动的。2016 年以后,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有所停滞,客观上与人民币汇率预期从升值变成贬值、中美之间的利差从宽变窄、国内金融业出现了一些风险、监管部门加强了对资本跨境流动的管理等有关,但同时也与人民币国际化被当作了宏观调控的工具、让位于其他目标不无关系。

由此得到的启示是,在进行金融创新时,一方面必须设立一个关于创新的基本原则,另一方面要坚持顺应市场的发展。顺应市场的发展和加强对创新的监管,两者其实可以并行不悖。只有两者兼顾,真正营造出一个有利于金融创新的生态环境,金融创新才能够百花齐放,才能够真正有效地支持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与此同时,由于金融创新的一个重要副产品就是可以规避金融监管,所以当金融创新使大多数金融从业者可以成功规避监管时,金融监管当局就不得不去调整现行的监管制度,或者说,金融创新必然会带来金融监管制度的改革。这就要求监管者必须与时俱进,尤其是在金融科技如此发达的今天,如何从传统的监管模式学习提升到大数字基础上的监管,显然需要长时间的磨砺。

张晓慧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资深研究员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院长

序言二

三年一个轮回,《径山报告》已成标杆

缘起,只是一杯清茶。不意却引出一股清流,在纷繁喧嚣的当下,冷静观察世事,提出改革建议,于是有了《径山报告》。

当今世界,正处于历史的大转折时期,中国,是这个大转折时期的主角之一。中国进入了一个新时代,这新时代,既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度过这一转折期,不会一帆风顺。所谓改革进入深水区,是因为改革有许多风险与阻力。2017 年,《径山报告》的专家们敏锐地观察到,加快开放是进一步改革的切入点和触发点,无论是整体的改革还是金融改革。因此,开篇是金融对外开放。这是他们的睿智、眼界、胆略和气度。一时洛阳纸贵。不仅洛阳纸贵,大洋彼岸等不及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出《2017·径山报告》英文版,也顾不得知识产权,急急忙忙自己动手把中文翻译成英文。

如今,新一轮的金融开放,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这一轮金融的对外开放,可以说是大力度、全方位的,是各主要经济体历史上少有的。

顺理成章,《径山报告》接下来的课题是:改革,构建现代金融体系。然后是创新,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

“金融开放”“金融改革”“金融创新”,三大课题,一气呵成。这不仅是当今中国金融的主旋律,也是中国经济的主旋律。

三年一个轮回,《径山报告》已经成为中国智库的一个标杆。本书文风朴实,思想开放,以历史眼光和国际眼光来看待中国金融的改革开放,始终秉持市场化导向和国际化导向,并由此提出对策建议。因此,这些建议,具备了方向性意义,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径山,历史悠久,曾经对中国和日本的佛教文化、茶文化影响巨大。今天,则是本书把径山展现给了世界。

五年以后,十年以后,人们再读这本书,应该会觉得平淡无奇。因为其中的许多分析、许多建议,已经成为我们的日常。但是,我想,经历过这之前十年、二十年,又经历过今后五年、十年的朋友,那时再读它,一定会击节叹赏,感慨系之!不信?我们可以定一个十年之约:径山寺里一杯茶!

清泉与清茶,我想,黄益平老师也会有兴趣赴约吧?三年主持课题,黄老师对主题的把控能力,开放与包容的胸襟,让人叹为观止。当然,清茶需清谈,清谈需清客,少不了这一众具有家国情怀、敢于直言的专家。

三载切磋,获益良多,幸甚至哉,更期新作!

刘晓春

上海新金融研究院副院长

浙商银行原行长

来源 |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