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0.2%,环比下降0.2%。5月CPI、PPI同比变化略低于预期,反映国内需求恢复节奏偏缓,扩大有效需求仍然是当前的政策着力点。当前供给充沛和需求“稳而不强”是主要特征,需要政策继续保持促内需的力度。多种因素影响下,预计未来几个月物价和工业生产价格仍将维持低位。随着经济恢复,今年下半年,CPI和PPI有望逐步回归合理水平。国内宏观政策需要突出对薄弱环节与重点领域的支持,提升政策质效,继续为经济恢复保驾护航。
-
业内专家表示,我国经济的强大韧性以及较好的回升恢复态势对外资形成了强大的吸引力。外资看好中国经济发展前景和完善的产业生态系统,持续投资中国的趋势并未发生改变。当前中国经济加快恢复,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未发生改变,稳定的经济环境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让中国经济显示出更加强劲的优势和韧性,中国继续加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力度,也必将产生更强的对外资“磁吸力”。
-
自去年7月起,欧洲央行已经累计加息375个基点。在今年5月的货币政策会议上,欧洲央行决定放慢加息脚步至25个基点。从目前的情况,包括欧洲央行行长拉加德在内的多位欧洲央行官员都强调了继续加息对于抑制高通胀的重要性。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欧盟统计局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欧元区的通胀水平已经出现了明显下降。加息政策似乎正在对抑制通胀继续走高发挥作用。而这将成为支撑欧洲央行迈向加息周期尾声的重要因素。
-
当地时间6月3日至4日,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OPEC)及非欧佩克产油国组成的“OPEC+”峰会如期召开,各主要产油国再度达成减产协议。“OPEC+”增产往往会对油价带来打压作用;若减产则会对油价带来明显的支撑和推高作用。因此,在6月欧佩克峰会结束后,国际油价再度逆转颓势,WTI原油期货在随后开盘大幅跳涨,涨幅一度超过2%。
-
6月2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对菲律宾正式生效,标志着RCEP对东盟10国和澳大利亚、中国、日本、韩国、新西兰等15个签署国全面生效。RCEP各成员间货物贸易往来更加密切,区域内贸易成为稳定和拉动各成员对外贸易增长的关键力量。同时,受益于RCEP生效实施释放的积极信号,本地区持续成为全球投资的热点区域,大多数成员利用外资情况呈现积极上升态势,区域整体吸引绿地投资增势强劲。
-
5月31日,离岸人民币兑美元一度跌破7.11关口。在一系列因素影响下,人民币近期或弱势运行,但预计贬值将弱于去年,长期汇率仍将处于双向波动的合理区间内。考虑到欧元区通胀压力的缓解远慢于美国通胀,欧元区核心通胀近期仍在磨顶阶段,预计美欧货币政策分化将在未来收窄,中长期预计该因素将构成美元的下行压力。因而虽然短期人民币或因海外因素有所承压,但长期人民币汇率或将回归震荡市。
-
十年来,我国自贸试验区从“1”扩容到“21”,形成278项制度创新成果并复制推广,外资准入负面清单条目从190项减至27项。作为改革开放的试验田,自贸试验区建设通过制度创新为我国高水平开放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一大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同时,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其在稳外资稳外贸和推动各地产业转型升级中发挥了生力军作用。
-
日前,工信部表示,前瞻布局人工智能、Web3.0、先进计算、6G等未来产业,在新赛道上形成新竞争力。与此同时,国务院国资委5月份多次表态支持央企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代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也是国家培育发展新动能、赢得未来竞争新优势的关键领域。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事关央企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中的地位作用。
-
5月27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随着经济社会全面恢复常态化运行,工业生产继续恢复,产销衔接水平提升,企业营收增长加快。总体看,工业企业效益延续恢复态势,但也要看到,国际环境严峻复杂,需求不足制约明显,工业企业盈利持续恢复面临较多困难。下阶段,要着力恢复和扩大需求,进一步提高产销衔接水平,持续提振经营主体信心,把发挥政策效力和激发经营主体活力结合起来,推动工业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
5月24日,2023年全球贸易投资促进峰会在北京举行。开放与共赢再成焦点话题。一直以来,我国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在贸易及多个层面,积极作为,搭建平台,力推各方达成合作。随着我国一系列政策措施的相继实施,一系列招商引资活动的相继展开,以及营商环境的不断优化,将为吸引外资提供更强有力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