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30 22:12:34 来源:绿法国际联盟 作者:绿盟研究院
要点:今年以来,我国经济运行呈现增长较快、结构趋优、质效向好的特征,经济实现良好开局,主要经济指标增速稳中有升,经济结构调整稳中有进,企业效益、就业收入、市场预期平稳改善。当前经济运行中的积极因素持续增多,但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仍面临诸多挑战,同时,更要看到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正确认识开局良好、回升向好是当前经济运行的基本特征和趋势。
——援引自金融时报客户端
一季度、4月份宏观经济、金融数据相继出炉,如何理解抽象数据背后的内涵?又如何看待下一阶段的发展动能?这些问题受到越来越多人的探讨和关注。
围绕相关问题,国家发展改革委综合司副司长李慧在近日举行的《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期刊创刊两周年暨经济形势解读会上进行了解读。李慧表示,今年以来,我国经济运行呈现增长较快、结构趋优、质效向好的特征,经济实现良好开局,主要经济指标增速稳中有升,经济结构调整稳中有进,企业效益、就业收入、市场预期平稳改善。当前经济运行中的积极因素持续增多,但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仍面临诸多挑战,同时,更要看到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正确认识开局良好、回升向好是当前经济运行的基本特征和趋势。
李慧表示,下一阶段,要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乘势而上,避免前紧后松,切实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更高效率推动落实既定政策和重点任务,更大力度推进解决主要矛盾问题,更高质量做好重大政策谋划和预研储备,在有效落实宏观政策、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持续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扎实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方面持续发力,推动高质量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围绕消费新趋势、绿色低碳发展、产业发展、区域发展等热点,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中心有关部门负责人做了更为详尽的解读。
从“丰”“衣“足”“实”透视消费新超势
“今年一季度,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3.7%,在经济实现良好开局、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中,彰显了基础性力量,发挥了基础性作用。”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中心研究一部主任顾严如是总结。他将当前消费的新趋势和新亮点概括为“丰”“衣”“足”“实”四个方面。
一是“丰”,即消费场景更加丰富。这体现了消费供给侧的加快恢复。从岁末年初的“尔滨冰雪游”到3月以来的“天水麻辣烫”,“淄博烧烤”式的以“吃”引“游”场景在迭代。这类场景中,消费品本身价值量并不高,但产生了数倍至十数倍的“乘数效应”,特别是对服务消费的带动作用十分明显。
二是“衣”,即新型衣装消费十分亮眼。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积极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相关部署中,特别提到了国货“潮品”。得益于文化的赋能,服装类的国货“潮品”网络零售额成倍增长,国风IP的服装和穿戴类产品走俏“消博会”。同时,智能化的可穿戴装备受到青睐。传统服装消费在向文化与科技双重赋能的新型衣装消费升级中,孕育了新的动能。
三是“足”,即始于足下的消费进一步释放。这体现了消费者对休闲和健康的更高追求。今年一季度,国内旅游人数和游客总花费同比增长都在20%左右,旅游业复苏正在从客流恢复到消费恢复,还呈现出从大城市向中小城市扩散的特征,有力带动了餐饮、住宿、购物、娱乐等消费。
四是“实”,即消费恢复较为坚实。这体现了消费发展的稳健性和可持续性。从消费自身来看,与疫后初期相比,消费的“报复性增长”转为更加稳健的理性增长,各方面恢复相对均衡,消费者信心指数今年1至3月逐月提高。消费正在从疫情造成的“疤痕效应”中走出来,越来越多的居民有意愿、有信心、有能力也有潜力消费。
展望全年,顾严认为,消费预计将呈现继续恢复向好的发展趋势。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积极扩大国内需求,落实好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顾严表示,通过汽车换“能”、家电换“智”、家装厨卫“焕新”等,总规模约1万亿元的需求将加快释放。
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发展亮点多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近年来,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成为我国绿色低碳产业的代表,发展亮点突出、增长潜力巨大,有力地支撑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世界提供了绿色低碳发展中国方案和中国贡献。
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中心研究二部主任肖新建披露了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亮点数据。
一是我国新能源电力装机高速增长,绿色低碳电力总量超全国一半,增量贡献超九成。二是新能源汽车产销量高速增长,4月份前半个月市场占有率超过50%。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2024年4月上半月,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有率首次突破50%。
难能可贵的是,这是在相关产业过去十年来的快增长、高基数基础上实现的。数据显示,2013年到2023年,我国风电装机容量增长6倍、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增长41.5倍,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540倍,市场占有率从不足1%到31.6%。在此背景下,今年一季度,我国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仍然保持高速增长。
肖新建解释,通过技术创新,我国新能源电力后来居上,走出一条浴火重生的道路,新能源汽车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和核心竞争力的强化。此外,发展新能源电力促进了西部资源丰富区与东部产业集中区的协调发展。
产业发展稳中向好动力强劲
除了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外,如何看待我国整体的产业发展形势?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中心研究三部主任毛科俊认为,今年一季度,我国经济延续去年以来回升向好态势,工业回升,服务业向好,农业稳定发展,产业规模持续扩大、转型升级加快、发展动能强劲、绿色发展成色更足、安全保障有力,实现质效和规模双提升,交上一份优异的成绩单,有效应对复杂严峻的外部风险挑战,为我国经济平稳起步、良好开局提供强劲支撑。
“产业是生产力变革的载体,在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布局建设未来产业中不断形成新质生产力。”毛科俊表示,“我国具有全球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工业体系,有强大的生产能力、完善的配套能力,产业发展具有基础牢固、体系完备、配套能力强、潜力巨大等特征,为我国经济增长提供强劲动力,是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信心所在、底气所在。”
区域经济活力足潜力大
近年来,我国区域高质量发展的积极因素、有利条件持续累积增多,区域经济发展正逐步走上结构优化、竞相发展的新轨道。2024年一季度,区域经济呈现亮点纷呈、稳升向好的发展态势,区域经济发展表现出大国经济应有的纵深空间、强大韧性和发展潜力。
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四部主任张燕介绍,一季度,经济大省继续发挥挑大梁作用,广东、江苏、山东、浙江、河南、四川6个经济大省经济总量达到13.3万亿元,约占全国的45%;京津冀、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经济活力进一步释放,三大动力源压舱石作用进一步巩固;东北和中西部地区加快转型发展。一季度,东北三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6%,比全国平均增速快5.1个百分点,吉林以6.5%的增速排名第一,领跑全国。同时,中西部地区产业加快转型升级,安徽、湖北高技术制造业分别增长23.4%、21.5%,四川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7.7%,均远快于全国水平。
张燕表示,各区域在开放发展中展现出新气象。例如,东部地区发挥开放引领作用,高水平制度型开放稳步扩大;中西部地区外贸结构进一步优化;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正在为沿边地区对外开放注入强劲动力。
来源:金融时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