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3-19 14:24:40 来源:绿法国际联盟 作者:绿盟研究院
过去的一段时间里,世界金融市场严重动荡,美国股市16日再次熔断,这是3月9日以来第三次熔断,美国历史上的第四次熔断。疫情下的世界经济范式和中国经济发展备受关注。
近日,有关专家对疫情冲击下的世界经济与中国经济发展现状进行了解读,绿法联盟研究院整理相关观点,共同关注疫情下的经济发展。
曹远征:疫情冲击很可能改变世界经济范式,需作出针对性应对
以以往经济全球化的历程来看,世界经济的范式一直在变迁中。2008年金融危机前,人们认为经济全球化主要表现为与实体经济相关的全球扩张上,呈现为GDP的增长与波动。因此,人们的注意力集中在防止周期性波动所产生的经济衰退上,更注重熨平经济周期及促进增长的全球宏观经济政策形成与协调。但是2008年的金融危机打破了这一惯性思维。区别于实体经济中周期产生的生产过剩的传统危机,金融危机是以快速去杠杆为代表的资产负债表衰退危机。它是长期以来刺激经济政策所导致的宏观杠杆率过高的后果。金融危机使人们深化了对经济全球化形成新的认识:金融活动不能一味地顺周期,一味地加长杠杆,而应逆周期地适当节制。由此形成了以控制杠杆率为主要目标的宏观审慎管理的金融监管要求,并加强国际协调。顺便指出,正是面对经济全球化范式这一变化,2018年,按照党的十九大要求,中国人民银行的职能由单一的货币政策改为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管理并重的双重职能,初步形成了“双支柱”宏观调控的框架,从而在这方面也走在世界的前列。
此次疫情的出现和发展暴露了不适应经济全球化全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短板,预示着未来应把公共卫生,社会福利以及与此相关的收入均等化纳入全球化视野,形成新的全球协调和治理机制。事实上,进入本世纪,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就伴随着各种国际疫情的频繁出现。SARS、禽流感、埃博拉,尤其是此次全球大流行的新冠肺炎,表明未来经济社会很可能是与病毒共存共处的经济社会。这也是英国昨天宣布“群体免疫”措施,瑞典也宣布放弃对疫情的控制的一个重要原因。人类和病毒共存共处,不断搏斗,这使经济全球化呈现为新的状态。这个状态是我们过去从来没有遇到的。预示着,现在及未来的全球化跟过去的全球化已经不是同一个逻辑了。面对这种可能出现的经济全球化范式变迁,我们要超前研判,以免再次陷入措手不及的被动状态。在近几年去全球化的逆风下,全球治理体系及国际协调能力已有很大伤害,面对疫情的发展,今年的全球经济金融形势变得令人非常担心,很可能会爆发新的金融危机。在新冠疫情冲击下,全球资本变成无头苍蝇,在各个市场间,在各国之间来回乱串。这种乱串很容易引发像类似于1997年资本突然从一国大量流出,造成本币汇率大幅贬值,进而相互传染,造成持续时间长,损失严重的亚洲金融危机。
疫情的发展对当前世界经济形势具有边际引领作用。就现有的疫情形势看,有两个特点:第一,疫情流行时间长,即便按照中国完全隔离的方法,也得需要两个月时间;第二,现在是疫情已在世界多点爆发了。如果把这两点合并起来,疫情在世界的流行会呈现为各国的轮流继发型式。中国的疫情到尾声了,但是韩国正处在高峰拐点上,伊朗又接替成为高峰;目前意大利变成高峰了,很快是法国、西班牙,紧接着是美国。这就意味着,疫情对全球的冲击不是一次性的,是一波又一波的,从而对全球化产业格局冲击的领域和时点是不一样的。
疫情首先爆发在东北亚地区,第一个冲击波是对高技术产业。日韩主要是芯片制造国家,目前它们的疫情已对高技术产业产生很大的影响。第二个冲击波可能是对能源。中东地区是石油的主要生产地,如果伊朗的疫情蔓延到中东,将对能源的供应产生重大的影响。第三个冲击波是对服务业。目前,欧美的疫情预计很快会连成一片,会对整个服务业,特别是对英美的金融服务业产生重大影响,并波及全球的金融服务业。从现在的疫情地理分布上看,主要发生在北半球。于是,人们有了一个猜想,新冠肺炎病毒不耐热,随着温度上升,疫情会减弱进而得到控制。由此,疫情会在夏季结束。但是新加坡情况证明,这仅是一个猜想。疫情持续的时间可能比人们想象的要长,新冠病毒并有可能变异,进而形成与人类长期共处的局面。在这种情况下,不能有“毕其功于一役”的侥幸心理,而应做长期作战的准备。针对疫情在各国间继发的特点,有针对性对不同经济领域做出预案,要精准施策而不是泛泛而论。
王建:世界危机的新形态
这场疫病导致的是世界危机的新形态,世界危机的新形态是什么呢?
首先,这个新形态的特点是短缺型危机。冷战前资本主义都是生产过剩,从1825年英国第一次爆发的商业周期危机就是过剩危机,一直持续到冷战结束都是过剩危机。冷战结束后出现了危机的新形态,就是日本的90危机和美国的07危机,都是金融危机,不是生产过剩危机了,但是,危机的新形态伴随的是通缩,这从实物层面考察还是有过剩。可是,这次我们看到什么呢?如果经济停摆导致产业链断裂,各国的生产都无法继续,势必出现严重的供给短缺。因此,这次可以说是短缺型危机。
其次,会带来全社会巨大的恐慌。为什么本周我们看到美国爆发了一场前所未有的金融市场大恐慌,道指从2.9万点摔到2.1万点,跌了将近30%。大家恐慌什么呢?恐慌的是上市公司在疫情打击下一个一个的瘫倒,那些投资人手里拿的股票和债券是一卷卷的废纸,根本就没有用。所以,不管央行投多少货币,能在键盘上能敲出货币,诞生能敲出实物吗?能补得上制造产业链的断环吗?这靠央行是救不了。
最后一点,强需求抑制停产和强供给抑制停产并存。以往要么是总需求不足,要么是总供给不足。但是,这次既包括需求强抑制,也包括供给强抑制。需求强抑制是因为收入下降了,居民没有钱了,也不买房子了,也不买车子了。
此外,同时还伴随着强供给抑制。现在伊朗疫情闹这么厉害,接着是沙特、科威特、伊拉克,海湾国家感染是爆发性的增长。如果我们这些农产品、矿石、石油停运了以后,我们自己是不是会受到非常强的供给抑制?没有能源、没有矿石、没有农产品,生产怎么运转呢?从这个角度讲,现在第一位的是要保民生、保农业,让中国人有饭吃,让中国人在断了20%的粮食进口后还能保障饿不了肚子,70%的石油断供以后,经济还能转的起来。
刘伟:疫情将对中国经济增长产生严重冲击,但仍要打赢这场防控战
我们首先要科学地判断、清醒地认识这次疫情对中国经济增长发生的严重的冲击。我们做了一个测算,从供给侧看,这次疫情对于中国今年经济的影响很大,供给方面估计今年的增速是正的,但是不到1%。从需求侧看,这次的疫情影响也是非常强烈的。从总量上看,今年我们需求扩张,虽然是正值,但是不到4%。因此,如果综合供给和需求两方面的作用,预计今年的经济自然增长速度,没有其他别的变化,没有政策的干预,自然趋势发展下去的话,应该不到4%。所以这个冲击的影响是非常大。
在前不久召开的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了这个要求:一方面是我们要坚定信心,坚定不移打好、打赢这场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另外一方面,我们要全面实现预定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2020年是个非常重要的年份,第一个百年目标要在今年实现,我们要决胜全面小康,我们要圆满收官十三五规划,我们要打赢“三大攻坚战”,这一系列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里,有一个是非常基础的,就是我们的经济增长要保持一定的速度,所以中央提出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工作部署当中特别强调要贯彻“六稳”,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首先是要稳就业,最终是要落实到稳预期。这“六稳”的基础,我们知道要稳增长,就是经济增长要保持一定的速度。按照国家发展规划目标的要求,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今年的经济增长的速度应该在5.5%以上,所以我们要采取更加积极有力的、宏观有效的调控措施,在自然增长率不到4%的情况下,要刺激经济增长,采取扩张性的政策,推动经济增长能够达到5.5-6%之间,这样为我们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其它各方面的目标提供经济增长的保证。
文章摘自:
中银国际研究公司曹远征《疫情冲击与经济全球化的新范式》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会王建《疫情防控的思考与世界危机的新形态》
中国人民大学刘伟《要刺激经济2020年中国GDP增长才能到5.5%-6%》
来源 | 中国经济50人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