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视界 | 70天开了4次会:金融委定调保持股债汇平稳健康发展

2018-09-10 15:49:31  来源:中国证券报、财经网等   作者:绿盟研究院

摘要:9月7日,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召开第三次会议,分析当前经济金融形势,保持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信贷市场、债券市场、股票市场平稳运行,人民币汇率保持合理稳定,各类金融风险得到稳妥有序防范化解。70天,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已召开四次会议,包括了三次常规会议、一次专题会议,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发挥作用。绿法(国际)联盟秘书处对四次会议进行整理并解读,厘清顶层设计,共促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四次会议主要内容

7月2日,新一届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成立并召开会议,研究部署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等相关工作。

会议认为,当前我国经济正向高质量发展迈进,市场主体韧性强,国内巨大规模市场的回旋空间广阔,完全具备打赢重大风险攻坚战和应对外部风险的诸多有利条件,对此充满信心,下一步各项工作都将按既定方案有序推进。

8月3日,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召开第二次会议,分析当前经济金融形势,重点研究进一步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增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的问题。

会议认为,当前金融形势总体向好,宏观杠杆率趋于稳定,市场预期明显变化,金融机构合规意识增强,野蛮扩张、非法集资等金融乱象初步遏制,金融风险由发散状态向收敛状态转变。 但同时需要看到,我国经济尚处于新旧动能转换时期,长期积累的金融风险进入易发多发期,外部不确定因素有所增多,需要积极稳妥和更加精准地加以应对。特别值得重视的是,在流动性总量保持合理充裕的条件下,面对实体经济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必须更加重视打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提高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水平。

8月24日,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召开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专题会议。

会议强调,进一步深化资本市场改革,要坚持问题导向,聚焦突出矛盾,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发展。要抓紧研究制定健全资本市场法治体系、改革股票发行制度、大力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立统一管理和协调发展的债券市场、稳步推进资本市场对外开放、拓展长期稳定资金来源等方面的务实举措。

9月7日,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召开第三次会议,分析当前经济金融形势,研究做好下一步重点工作。会议由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主任刘鹤主持。

会议强调,积极贯彻执行稳健中性货币政策,并根据形势的变化有针对性地适时适度预调微调,保持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信贷市场、债券市场、股票市场平稳运行,人民币汇率保持合理稳定,各类金融风险得到稳妥有序防范化解,金融市场风险意识和市场约束逐步增强。

会议还强调了要加强部门之间的配合,尤其是金融部门与财政、发展改革部门的协调配合。尹振涛指出,当前金融市场或金融风险非常复杂,突出表现在金融与实体,金融体系内部和国内外的相互影响,风险的产生是跨部门的,那风险的防范也需要跨部门配合。

针对近期股市,债市和汇市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波动,且波动较大,外部冲击和影响也很大,会议特别强调了股市、债市、汇市的风险,防范各种“黑天鹅”事件。

会议认为,当前宏观经济形势总体稳定,经济金融保持稳定发展态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深化,就业保持稳定,微观主体韧性进一步增强。对于下一步的重点工作的部署,会议强调了六点:

一是在宏观大局的变化中把握好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充分考虑经济金融形势和外部环境的新变化,做好预调微调,但也要把握好度。

二是加大政策支持和部门协调,特别要加强金融部门与财政、发展改革部门的协调配合,加大政策精准支持力度,更好促进实体经济发展。

三是继续有效化解各类金融风险,既要防范化解存量风险,也要防范各种“黑天鹅”事件,保持股市、债市、汇市平稳健康发展。

四是务实推进金融领域改革开放,确保已出台措施的具体落地,及早研究改革开放新举措。资本市场改革要持续推进,成熟一项推出一项。

五是更加注重加强产权和知识产权保护,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特别是民营经济和企业家的活力。   

六是更加注重激励机制的有效性,强化正向激励机制,营造鼓励担当、宽容失败、积极进取的氛围,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共同做好各项工作。

会议解读

解读一: 防范各种黑天鹅事件

会议指出,继续有效化解各类金融风险,既要防范化解存量风险,也要防范各种“黑天鹅”事件,保持股市、债市、汇市平稳健康发展。

在当前经济运行的过程中,针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信用风险、互金风险、不良贷款等问题,都需要加强风险意识。

值得注意的是,国务院金融发展稳定委会成立并召开第一次会议,首要任务就是审议了金稳委办公室指定的“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三年行动方案”。

4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的会议提出,要推动信贷、股市、债市、汇市、楼市健康发展,及时跟进监督,消除隐患。

解读二:资本市场改革成熟一项推出一项

会议指出,务实推进金融领域改革开放,确保已出台措施的具体落地,及早研究改革开放新举措。资本市场改革要持续推进,成熟一项推出一项。

就资本市场而言,根据“宜早不宜迟、宜快不宜慢”的指示精神,证监会全面加快对外开放步伐。

1. 发布《外商投资证券公司管理办法》,推动证券期货行业对外开放政策落实落地。

2. 大幅扩大沪深港通每日交易额度,批准3家企业开展“H股”全流通试点并顺利完成,A股平稳纳入MSCI指数。

3. 进一步放开外国人A股账户开立政策,配套修改《证券登记结算管理办法》,丰富资本市场投资主体。

4. 完善《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为上市公司引进境外优秀科技人才、支持战略新兴产业发展提供了更为充分的制度保障。

5. 今年以来,期货市场对外开放迈出实质性步伐。以人民币计价的原油期货于3月26日成功上市,5个月来,市场运行总体稳健,价格与境外市场联动紧密,功能初步发挥,各方反映良好。

6. 已经上市多年的铁矿石期货正式引入境外交易者,境外客户参与较为积极,市场运行总体平稳有序。

7. 平稳上市2年期国债期货,丰富投资者风险管理手段,进一步夯实国债收益率曲线的基础。

8. 起草了《上海证券交易所与伦敦证券交易所市场互联互通存托凭证业务监管规定(试行)》,对参与沪伦通的相关市场主体和行为提出了具体规范性要求,将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和伦敦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互相以存托凭证方式到对方市场挂牌上市的业务模式实现两地市场互联互通(即沪伦通)。

这些具体举措的顺利推进,都为提高资本市场服务创新经济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创造了有利条件。

下一步,证监会还将加快推动证券行业放宽外资股比限制政策的落实落地。进一步优化沪深港通交易机制;抓紧推进沪伦通各项准备工作,争取年内推出;积极支持A股纳入富时罗素国际指数;修订QFII、RQFII制度规则;推动更多的已上市期货品种对境外交易者开放。

解读三:货币政策做好预调微调,把握好度

会议指出,在宏观大局的变化中把握好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充分考虑经济金融形势和外部环境的新变化,做好预调微调,但也要把握好度。

央行日前发布的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指出,下一阶段,稳健的货币政策要保持中性、松紧适度,把好货币供给总闸门,坚持不搞“大水漫灌”式强刺激,根据形势变化预调微调,注重稳定和引导预期,强化政策统筹协调,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高质量发展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此次会议重提要把握好稳定中性的货币政策。

此前,央行行长易纲表示,中性货币政策就是不紧不松。目前市场对货币政策有会持续放松的观点,但总体看,未来货币政策政策料呈现结构性宽松,不会“大水漫灌”,把握好度,将更注重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解读四:加大政策支持和部门协调

会议指出,特别要加强金融部门与财政、发展改革部门的协调配合,加大政策精准支持力度,更好促进实体经济发展。

今年以来,我国宏观经济保持稳中向好的态势没有改变。

未来助力实体经济发展需要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监管政策等多方协同发力。货币政策作为总量调节工具其传导的最终效果受市场预期及宏观环境等多重因素影响。同时,若要货币政策的效益发挥到最大化也需要财政政策和监管政策的积极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