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盟观察丨财政或相机加力 推出增量政策工具

2024-09-03 22:17:32  来源:绿法国际联盟   作者:绿盟研究院

要点:近日,财政部发布《2024年上半年中国财政政策执行情况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在对上半年财政政策进行全面复盘之后,对下半年财政政策进行部署。上半年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度加力、提质增效,在多目标、紧平衡情况下,抓住经济运行中的主要矛盾,在供给端和需求端关键环节发力,持续推动经济复苏和高质量发展。下一阶段财政将加快落实已确定的政策举措,统筹用好专项债、超长期特别国债和财政赤字,着力提高资金效益和政策效果,增强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态势,推动坚定不移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援引自21经济网

近日,财政部发布《2024年上半年中国财政政策执行情况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在对上半年财政政策进行全面复盘之后,对下半年财政政策进行部署。展望下一阶段,在落实好前期出台措施的基础上,积极财政政策有望进一步加码扩围。

根据《报告》,上半年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度加力、提质增效,在多目标、紧平衡情况下,抓住经济运行中的主要矛盾,在供给端和需求端关键环节发力,持续推动经济复苏和高质量发展。供给侧方面,重点支持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和科技创新。鉴于面临“来自外部的打压遏制随时可能升级”,中央对于产业、科技、创新高度重视。因此,财政把科技作为重点支出领域优先予以保障,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和未来产业培育发展。同时,在落实好已经出台实施的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科技成果转化税收减免等政策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出台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重点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如发布《关于节能节水、环境保护、安全生产专用设备数字化智能化改造企业所得税政策的公告》,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调整优化专利收费政策,支持企业创新等。

需求侧方面,继续支持扩大国内需求。投资方面,超长期特别国债、专项债和去年增发国债资金结转支撑下,重大项目资金充足,基建投资保持较快增长。财政部围绕提高债券资金使用效率出台了多项举措,特别是优化调整了专项债券投向领域和用作项目资本金范围。消费方面,深入实施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支持完善消费相关基础设施,加快推动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外贸方面,适当降低先进技术设备和资源品进口关税、扩大优质产品进口,并用好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和服务贸易创新发展引导基金,支持外向型产业、服务贸易和跨境电商出口。

根据《报告》部署,下一阶段财政将加快落实已确定的政策举措,统筹用好专项债、超长期特别国债和财政赤字,着力提高资金效益和政策效果,增强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态势,推动坚定不移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超长期特别国债方面,统筹安排3000亿元左右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加力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根据需要和项目准备情况,及时发行并使用超长期特别国债,积极支持国家重大战略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

专项债方面,1~8月各地发行新增专项债25714亿元,额度剩余13286亿元。财政部明确,下一步将会同相关部门指导督促地方进一步加快专项债券发行使用进度。预计新增专项债剩余额度将在10月底前基本发完,并在年底前使用完毕。

财政赤字方面,前7个月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口径赤字规模为19800亿元,使用了全年赤字预算的48.8%,还留有20800亿元赤字空间。《报告》强调,将集中财力保障科技、乡村全面振兴、新型城镇化、生态环保、就业、保交房等重点领域支出,优先保障“三保”支出需要。

此外,为巩固前期化债工作成果,《报告》还提出要进一步落实一揽子化债方案,逐步降低债务风险水平。这主要是考虑到城投债整体规模仍高,叠加今年是城投债到期高峰,借新还旧压力较大。预计年内新批1万亿元左右特殊再融资债额度的可能性较大,同时积极引导金融机构与融资平台协商,通过展期、借新还旧、置换等方式缓解地方融资平台债务压力。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仍面临困难挑战,而为与中长期目标相衔接、稳定就业,今年GDP增长目标设置为5.0%左右,实现并非易事。因此7月中央政治局会议要求“及早储备并适时推出一批增量政策举措”。财政或相机加力,推出增量政策工具。

一是应提高税费优惠政策的针对性有效性。在政策面上,增强连续性、精准性,重点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如适当降低先进技术装备进口关税,针对新质生产力涉及的领域出台激励性政策等。在执行面上,落实涉企收费目录清单制度,完善涉企收费联合监管、联合惩戒机制,守牢不收“过头税费”的底线。

二是考虑增加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额度。鉴于地方债、超长期特别国债基本在10月底前发行完毕,11月、12月政策性开发性金融等“准财政”工具或将适时启用,补充基础设施重点领域项目资本金,并进一步撬动商业性金融机构资金参与,保障投资力度。

三是考虑提高国企利润上缴比例。经过多年积累,我国国有企业的体量已经十分庞大,近年也不断通过内部改革增强市场竞争力。考虑到目前国企上缴利润比例整体偏低,未来可进一步增加国企利润上缴力度,来弥补因减税降费和房地产市场调整造成的财政收支缺口,这也是健全政府预算体系、统筹财政资金使用的重要举措。

来源:21经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