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盟观察丨培育“耐心资本” 引导中小企业投身可持续发展

2024-06-18 22:28:09  来源:绿法国际联盟   作者:绿盟研究院

要点:我国可持续金融市场已经初具规模。随着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及需求变化,企业经营、产业体系、经济结构都在持续转型升级。可持续发展落到微观主体就是可持续经营,企业的绿色低碳、转型、乡村振兴和创业创新的小微企业等都需要可持续金融的支持。要让更多资金敢于、能够投向中小企业,要从源头上解决“耐心资本”问题。

——援引自金融时报客户端

随着“双碳”目标推进深入人心,经济社会向更高质量发展转型、共建可持续未来已成共识。在实践中,高质量发展之路遇到的挑战甚多,资金不足尤为突出。如何帮助那些在转型发展过程中较难获得金融支持的小微企业等群体得到更多资源?如何使得金融更好为新质生产力提供新动力、共建可持续未来?这些问题正得到各界专家的高度关注。

“可持续金融是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任务。”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以下简称“交大高金”)执行理事屠光绍在2024中国社会责任投资高峰论坛上表示,随着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及需求变化,企业经营、产业体系、经济结构都在持续转型升级。可持续发展落到微观主体就是可持续经营,企业的绿色低碳、转型、乡村振兴和创业创新的小微企业等都需要可持续金融的支持。

可持续融资难限制中小企业创新发展

过去几年里,我国的可持续融资快速发展。以绿色金融、气候投融资为代表的信贷、债券乃至股权投资都得到了快速发展。“我国可持续金融市场已经初具规模。”上海新金融研究院副院长、上海交通大学中国金融研究院副院长刘晓春表示,但是面向中小企业可持续投融资供给仍然有限,这不仅制约了广大中小企业参与气候行动,也限制了初创企业为可持续发展进行技术创新。

中小企业在可持续发展中扮演的角色不容忽视。一方面,中小企业数量众多,但工艺技术落后、能效低、污染重、排放高,推动低碳转型迫在眉睫;另一方面,大型企业和金融机构的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ESG)管理离不开中小企业。例如,当前在碳排放的披露方面,监管部门鼓励有条件的企业披露范围3的碳排放,这就包括发生在企业价值链上游和下游的间接温室气体排放,如购入的货物或服务、上游运输分配、雇员通勤、下游运输分配、销售产品的加工与使用、售出产品的报废处理等。

但客观来看,面向中小企业的可持续投融资供给仍然有限。根据CAFI发布的最新报告《金融支持中小企业参与可持续发展》,绿色信贷主要流向了大规模绿色项目和大中型企业,而70%以上的小微普惠贷款和小微聚集行业80%普惠贷款却因标准太高或因绿色产业目录缺少对应指标而未被纳入绿色贷款统计。

“我们认为,中小企业在可持续融资方面面临的主要难点包括标准的制定、产品创新以及ESG披露。”世界银行集团国际金融公司(IFC)金融机构局东亚太地区可持续金融咨询业务负责人朱韵解释,“传统的可持续或绿色金融往往是项目融资,即对资本性支出的支持,而中小企业在融资方面更需要的是对运营支出的支持。”

据介绍,IFC通过发布《中小微企业可持续金融参考指南》,为可持续融资的资金用途提供了明确的指引以及披露指标和影响力指标。“我们希望通过这样一系列工具开发,能够更好帮助中小企业获得金融支持。”朱韵解释。

商业可持续是中小企业做好ESG的前提

在朱韵看来,要让中小企业形成可持续业务的商业模式。“他们很关心自己的企业是否能保持市场地位,是否能成为合格的供应商。当前,部分新兴消费者愿意为可持续商品付出‘溢价’,这样可以激励中小企业更加有动力做好可持续发展,也更容易获得融资支持。” 

除了消费者的“买单”,供应链龙头企业的减排或ESG达标需求也被视为撬动供应链上下游中小企业融资的关键。包括朱韵、盛世投资首席可持续发展官合伙人姜燕在内的多位业内人士都提到了供应链金融的重要作用。“产业链上的很多龙头企业可为中小企业赋能,在产业链上形成闭环,也有利于帮助中小企业形成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姜燕强调,“得让中小企业能赚钱,在这个基础上把ESG做得更好,形成良性循环。”

可持续发展是一项社会责任,但是作为企业来讲在实现社会责任的前提必须自身是盈利的,而对中小企业来讲可能更重要的是其商业模式、其下游能不能支撑其发展。”刘晓春在谈及相关问题时表示。

为“耐心资本”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对于应该如何为处在初创、成长期的中小企业提供恰当的可持续金融工具,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党委委员、秘书长陈春艳认为,股权创投基金在培育新质生产力方面可发挥重要作用,通过资本市场拓宽科技创新企业的融资渠道。她表示,基金业协会将按照伦理、方法论、标准规范三层思路开展相关工作,包括开展基础研究、搭建可持续投资核心价值坐标、完善ESG投资伦理与方法论,推动投资实践,引导基金行业加强投研能力建设和运作规范等。

那么,如何让中小企业获得发展所需要的“耐心资本”支持呢?姜燕从资金端的角度提出了她的思考。“很多时候,中小企业特别是一些科创型中小企业都有赖于私募等股权机构的支持。”她表示,当前市场上大量的私募机构自身也属于中小企业,本身也缺乏长期的耐心资本。因此,要让更多资金敢于、能够投向中小企业,要从源头上解决“耐心资本”问题。

姜燕对比了海外ESG发展的情况表示:“海外的很多政策性银行、养老基金或高校基金把ESG理念纳入投资决策以后,会推动GP(普通合伙人)做好责任投资或者ESG投资,GP再将这一理念传导至中小企业投资领域,引导企业做好ESG。”

景顺长城基金副总经理、量化及指数投资部总经理黎海威也提及了长期资本、“耐心资本”介入的重要性。“在一些国家,社保、基金会这类机构会承担一定的长期社会责任,作为终极买方,他们不断提升ESG的要求,可偏软性地推动下游的基金管理人提升ESG理念,形成正反馈,甚至在二级市场实现一定ESG溢价。”他表示。

对于我国而言,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是如何培育长期“耐心资本”。“这有赖于我们的税收机制安排。”黎海威表示,应当通过一定的机制设计,使得长期资本在风险调整后,能获得更好的匹配的投资期限。这样一来,有的人愿意投3年、5年、7年,也有的人愿意投20年,都能实现合理回报。

此外,除了发行股票,还应有更多层次的市场安排,“如果都让中小企业去二级市场融资,这是不太现实的,应发展多层次市场。”黎海威谈到,应该不断优化各种退出机制、税收安排、增信机制,形成更好的市场正反馈机制。

来源:金融时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