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视界丨助力新消费热点升温 须不断提升消费金融适配性

2024-01-22 22:36:34  来源:绿法国际联盟   作者:绿盟研究院

要点:去年以来,消费市场亮点频现,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文娱消费等都实现了快速发展,智能家居、文娱旅游、体育赛事、国货潮品等新消费热点也在不断升温,为消费市场的提质扩容增添动力。新消费潜力的释放,需要消费供给和需求两端的互促共进。

——援引自金融时报客户端

到北京什刹海玩冰车、来新疆阿尔泰山滑雪、去哈尔滨冰雪大世界赏冰灯……大众的消费热情在这个寒冬得到了尽情释放。不只是“火出圈”的冰雪旅游和冰雪运动,去年以来,消费市场亮点频现,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文娱消费等都实现了快速发展,智能家居、文娱旅游、体育赛事、国货潮品等新消费热点也在不断升温,为消费市场的提质扩容增添动力。消费已经重新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数据显示,2023年,最终消费支出拉动经济增长4.3个百分点,比上年提高3.1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82.5%,提高了43.1个百分点。

扩大传统消费、培育新型消费、优化消费环境、稳定消费市场,是推动我国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关键,也是扩大国内需求、释放消费潜力的必要之举。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 “要激发有潜能的消费”,可以说,提升各年龄层居民的消费能力,挖掘文娱消费、体育消费、健康消费等新消费热点,将成为新一年促消费的重中之重,这既需要进一步激发家电、家居、汽车、餐饮等传统四大领域的消费潜力;又要以精神与物质融合为内核,满足年轻群体消费需求,拓宽“露营经济”“夜经济”“CityWalk(城市漫步)”等新消费场景,并重点关注以往忽略的银发群体的消费需求,推动银发经济持续升级。

实现这些目标,最直接的一点是要提升居民的消费意愿,能消费、敢消费、愿消费。与此同时,以银行、保险、消费金融公司等为代表的金融机构要发挥各自作用,以痛点为“靶”、各展所长,以金融之力撬动居民消费意愿。

就消费信贷而言,可以看到,银行业金融机构一直在传统的消费领域,比如汽车、住房、家电、电子产品等方面布局;而面对新兴的消费场景、边缘的消费群体则显得发力不足。

不同年龄、不同消费场景中的消费者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并不相同。即使是同一消费场景,不同消费习惯和消费理念的消费者,所需的金融服务也会有细微的差异。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去年发布的《关于金融支持恢复和扩大消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强调,引导各类金融机构深耕消费金融细分市场,开发多元消费场景,提升零售服务质量,满足居民合理消费信贷需求,通过差异化的金融服务更好地为实体经济服务。助力新消费热点升温,金融服务需要更进一步差异化、普惠化,把资源向空白领域、薄弱群体倾斜。

金融助力新消费热点升温,还需要金融机构了解群众所想,解决居民的后顾之忧。近年来,围绕促消费进行的金融创新,个性化、定制化是一大突出亮点,而这也与当前以“人”为核心的精神消费、情感消费、健康消费等新消费热点相契合,其背后的基本逻辑就是想人所想、急人所急。

我国拥有14亿人口,消费人数多、金融工具也不少,做好消费金融服务,需要以人为本、精准施策。金融机构要在落实好《通知》等有关政策的基础上,主动去深入了解不同消费群体需求,围绕新消费热点,灵活创新金融产品与服务。

“增收”是提升居民消费意愿的根本。因此,金融助力新消费热点升温,不仅要帮助居民“减压”,还要通过金融工具帮助其“增收”。

日前,《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发布,围绕“发展民生事业,解决急难愁盼”“聚焦多样化需求,培育潜力产业”等方面提出了26项措施,满足老年群众多方面需求,增进老年人福祉。其中提出的一些具体措施,比如“支持金融机构依法合规发展养老金融业务,提供养老财务规划、资金管理等服务”,就是为了满足银发群体的理财需求,进而为撬动其消费需求提供更有力的资金保障。

新消费潜力的释放,需要消费供给和需求两端的互促共进。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金融机构要在供给端持续发力,创新消费金融供给,完善产品和服务创新体系,开发质优价廉的消费金融产品,构建广覆盖、多层次的消费金融服务体系,不断提升消费金融适配性,为消费领域提供更多高质量服务。

来源:金融时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