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1-09 22:56:37 来源:绿法国际联盟 作者:绿盟研究院
要点:要着力推进金融高水平开放,确保国家金融和经济安全。与此前相比,此次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召开的宏观背景更加复杂和特殊。从外部看,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地缘政治动荡以超预期的方式发生,外部不确定性广泛积聚;从内部看,中国经济行至改革开放再出发的关键阶段,金融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亟待夯实基础、砥砺前行。在这一背景下,推进金融高水平开放要坚持系统性、制度性开放,同时练好内功,与开放水平相匹配。
——援引自金融时报客户端
“要着力推进金融高水平开放,确保国家金融和经济安全”,这是近日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的要求。金融高水平开放是过去数年一以贯之的政策。2017年以来,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速度大大加快,外资机构准入限制大幅度放宽,金融机构外资持股比例限制基本取消,银行、证券、保险、基金等外资金融机构以更快的速度进入中国市场。与此同时,我国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对外开放,持续推进金融业开放新措施的法规修订和制定。
与此前相比,此次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召开的宏观背景更加复杂和特殊。从外部看,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地缘政治动荡以超预期的方式发生,外部不确定性广泛积聚;从内部看,中国经济行至改革开放再出发的关键阶段,金融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亟待夯实基础、砥砺前行。在这一背景下,推进金融高水平开放要往何处去?又如何更好统筹安全与开放?业内专家表示,要坚持系统性、制度性开放,同时练好内功,与开放水平相匹配。
这次会议的内容非常丰富,第一次提出了要把我国建设成金融强国的目标。而金融强国的一个要求就是金融更具有影响力,为此要推动国际化。深化金融开放有两大关键:一是本币(人民币)可自由交易和国际化;二是中国金融市场特别是资本市场的开放度要提高。
本次会议提出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稳步扩大金融领域制度型开放。围绕“引进来”,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还需要进一步扩大和深化,例如,需要持续扩大外资金融机构业务范围,支持外资金融机构在中国境内设立更多机构,不断创新产品和服务,加强与中资金融机构合作,更好地融入中国金融市场发展大势。
对于如何“走出去”,重点要通过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互联互通,防范脱钩断链的金融风险,加强优质的跨境人民币金融服务供给,服务好我国实体经济“走出去”和促进“一带一路”共建。
本次会议提出,要增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巩固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高水平的金融开放必然是双向的,双向的开放也是通过国际金融中心实现的。跨境金融、经济风险的传递,一般也是经由国际金融中心蔓延的。所以,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作为国家战略,既是开放发展的需要,也是确保国家金融和经济安全的需要。本次会议提出的“增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巩固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表述非常引人注目。金融对外开放与其他行业不同。其他行业开放,一般是在一定准入制度下招商引资。金融行业开放,不仅需要相应的制度建设,还需要完善的基础设施、丰富的金融工具和产品、活跃的交易市场等作为媒介,这个媒介就是国际金融中心。具有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国际金融中心是金融强国的一个重要标志。
香港作为老牌的国际金融中心,其功能也需要进一步提升。香港是中国与世界的桥梁,过去桥梁的作用更主要的是外资进入中国的桥梁,是单向的。今后,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桥梁作用应该是双向的,既是外资进入中国的桥梁,也是中资走向世界的桥梁。
金融开放并非一放了之。金融开放与金融安全不是一种非此即彼的替代关系。我国在新时期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要求我们必须在金融开放与发展的同时,确保金融安全。金融业本质上是开放的竞争性行业,需要服务于我国经济不断走向世界的需要,必须在开放竞争的环境中增强活力和竞争力,并确保整体稳健和安全。
开放往往伴随着制度型变革,因此需要协调好配套机制改革与开放的节奏和步伐。要把握好金融开放与金融安全的关系。金融开放有利于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吸引更多境外资金支持中国经济建设,但也给维护金融稳定、防范金融风险带来更大挑战。在推动开放时要注重同步推进改革,处理好改革与开放的关系。要保持改革与开放进度的大体匹配,其中更为关键的是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为此,要加强和完善现代金融监管,强化金融稳定保障体系,健全对跨境资本流动微观监管和宏观审慎的双支柱监管框架,及时防范化解个体和系统性金融风险。
来源丨金融时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