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1-04 23:22:44 来源:绿法国际联盟 作者:绿盟研究院
要点:目前,随着一系列优化疫情防控政策措施接续落地,各类经济活动正在逐渐回归正轨。各地推出各类促消费活动,持续激发市场活力。与此同时,近期召开的多个会议及发布的多个文件都提出要恢复和扩大消费。可以预见,2023年,随着社会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经济活力将会加速释放,为扩大消费夯实基础、创造条件。
——援引自金融时报客户端
目前,随着一系列优化疫情防控政策措施接续落地,各类经济活动正在逐渐回归正轨。各地推出各类促消费活动,持续激发市场活力。与此同时,近期召开的多个会议及发布的多个文件都提出要恢复和扩大消费。可以预见,2023年,随着社会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经济活力将会加速释放,为扩大消费夯实基础、创造条件。
2022年前11个月,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399190亿元,同比下降0.1%。虽有短期波动,但一方面,短期波动不改贡献程度,国家统计局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三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52.4%,拉动GDP增长2.1个百分点;另一方面,短期波动不改长期向好大势,我国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中等收入群体,是全球最具成长性的消费市场。
2022年12月份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2023年要着力扩大国内需求,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当前,着力扩大内需是推动我国经济运行全面好转的当务之急。在外需形势存在不确定性的情况下,充分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有利于促进内需恢复合理增长,进而为经济发展提供具有决定意义的支撑。
一方面,扩大内需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长期发展战略,以消费为引领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应把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进而推动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动态平衡和良性循环;另一方面,优化疫情防控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将极大地便利商务往来、人员出行,从根本上改变经济社会活动受限的情况,消费也将逐步企稳回升,有利于推动内需增长。
接下来,用好消费金融、释放消费潜力,将是2023年金融支持扩内需的有效途径之一。对银行业金融机构来说,应突破传统模式,找准着力点,充分发挥金融对消费的促进作用,助推消费升级,激发消费意愿。
一、用好消费金融要在“准”字上下功夫,改善消费条件
从期限来看,我国消费信贷可分为长期、中长期、短期三个层次。长期的消费信贷主要是个人住房贷款,中长期业务多见于汽车贷款,短期业务则涵盖衣食住行各个方面,主要用于缓解消费者的短期流动资金压力。而在我国庞大的消费市场中,不同群体的消费需求、消费能力和信用情况存在较大差异。
因此,银行业金融机构应针对不同群体有针对性地开展消费金融服务。一方面,要支持新市民稳定就业、满足合理购房信贷需求,并为其购买家具、家电等合理消费提供适当的消费信贷产品;另一方面,通过数字赋能,多举措开展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广泛对接文旅、装修、数码、家居等线上线下重点消费场景,拓展消费新空间。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恢复和扩大消费,首先要积极恢复接触型、聚集型、流动型消费,同时要巩固和恢复吃穿用行等基本消费和服务消费。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消费金融服务也要与之相契合,靠前发力,积极与各类消费场景合作,提升消费信贷的易得性和精准性。
二、用好消费金融要在“稳”字上做文章,增强消费能力
近日,银保监会表示,金融政策要更主动地配合财政政策和社会政策,把支持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加大金融支持扩大内需力度,并强调要加强对餐饮、文旅等传统服务行业特别是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的金融纾困帮扶。
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老百姓“钱袋子”鼓了,消费底气才更足。当前,要围绕保市场主体,持续加大对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纾困帮扶力度,稳定就业市场。
下一步,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加强针对小微企业的金融产品创新,不断完善标准化产品体系,聚焦小微企业经营的重点环节和关键场景,打造标准化产品体系,灵活满足小微企业发展需求。这其中,供应链金融产品的潜能尚待大力发掘。一方面,供应链金融为小微企业融资提供了全新的视角以及有效的解决方案;另一方面,银行通过面向供应链系统成员的一揽子产品,将服务触角延伸到整个链条,可以更精准地掌握整个供应链的交易风险、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降低银行的整体信贷风险,增加服务小微企业的意愿。
三、用好消费金融要在“全”字上谋发展,创新消费场景
据统计,我国乡镇和村两级消费市场占我国消费市场总体比例超过30%,消费潜力巨大。而目前的消费金融服务对象没有完全覆盖农村居民。我国居民收入水平以及消费能力的较大差距,客观上造成了消费金融业务在经济发达的城镇地区发展比较快,而适合农村居民的产品和服务还比较少。
因此,随着消费需求的逐步释放,银行业金融机构要把巨大的农村消费市场潜力转化为现实的国内需求,进一步加大对农村消费的信贷支持力度。一是应主动对接连锁商贸流通企业、大型商超、电子商务平台、物流公司等,为其下沉农村提供资金支持;二是应充分运用大数据、信用信息平台以及金融科技手段,为县域商贸、物流、供销等领域企业和合作社提供资金结算、供应链融资、财务管理等金融服务;三是应继续开展金融知识宣传活动,促进消费金融和信用卡“下乡进村”,聚焦特色产业,对符合条件的主体提供中长期贷款产品。
来源丨金融时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