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2-19 23:35:03 来源:绿法国际联盟 作者:绿盟研究院
要点: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发挥国家发展规划的战略导向作用,加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配合”。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两大政策,各有相应的政策工具、实施路径和主要目标。从传统政策手段和效应看,财政政策更多倾向于调节社会资源配置和优化国民经济结构,货币政策更偏重于总量调节。两大政策各具优势各有局限,也存在显著的相互影响。近年来,为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二者的协调配合从宏观层面向微观结构层面拓展,两大政策协调机制发挥的同向调节作用日趋凸显。
——援引自金融时报客户端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发挥国家发展规划的战略导向作用,加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配合”。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两大政策,各有相应的政策工具、实施路径和主要目标。从传统政策手段和效应看,财政政策更多倾向于调节社会资源配置和优化国民经济结构,货币政策更偏重于总量调节。两大政策各具优势各有局限,也存在显著的相互影响。近年来,为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二者的协调配合从宏观层面向微观结构层面拓展,两大政策协调机制发挥的同向调节作用日趋凸显。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同发力的必要性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我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同发力显著增强。宏观经济政策一直以稳市场主体为主要目标,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将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同作为支持重点领域与薄弱环节的重要抓手,在搭建两大政策落实与协作的有效沟通机制、引导社会资源与金融资源更好服务实体经济方面,更加关注结构性调节的政策工具的相互配合。财政政策方面,大规模税费减免和缓缴、财政补助和贴息、增加直达基层的转移支付等主要政策,兼具总量和结构的调节。在结构上尤其是在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上,突出了对薄弱领域和重点领域的支持。货币政策方面,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引导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下行,促普惠小微贷款增量扩面,并在保持价格调节政策的基础上,不断创新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加大结构性政策推出的力度和频度,如普惠性再贷款再贴现、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支持工具和普惠小微企业信贷支持计划两项直达工具、专项再贷款等。
总体来看,财政政策延续普惠性政策和结构性政策并举,货币政策在保持总量增长的同时,创新优化了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体系,加强了对金融资源流向的结构性调节。财政政策通过特定领域的财政贴息贷款和融资担保与货币政策深度融合,以财政贴息和融资担保为撬点,配合税费支持政策合力促进信贷投放,实现对制造业、“三农”、普惠小微、绿色金融等重点领域与薄弱环节的支持。
福建省强化政策协同服务中小微企业的实践
近年来,福建省积极落实央行专项再贷款政策,探索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有效配合,以省财政贴息进一步降低中小企业实际资金成本,搭配财政风险政策推动再贷款资金流向实体;用融资担保撬动信贷投放,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扩大政策乘数效应;创新协同机制,通过构建多部门“清单制”模式提高政策服务的精准度,在促进两大政策协同服务中小企业上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减税降费财政政策高效执行。疫情以来,我国实施多项税费支持政策保生产稳就业,包括大规模增值税留抵退税、缓缴税费、减免所得税、增值税和地方六税两费等。人行福州中支国库部门作为办理国家预算收支的重要部门,联合财税部门,提前做好相关政策执行的机制建设和系统保障,广泛推行“信息化”“无纸化”“无接触式”办理,方便企业线上申报。创新研发信息审核系统提高审核效率,确保税费支持政策高效落地。据人行福州中支数据显示,1至10月,福建省各项退税减税降费及缓缴税费达1084亿元,其中增值税留抵退税683.46亿元,95%以上的退税企业为小微企业。
(二)创新货币政策工具精准直达。货币政策方面,人行福州中支充分发挥货币政策工具的牵引带动和精准滴灌作用,推动两项直达工具、碳减排支持工具等各项专项再贷款等创新货币政策工具落地,强化金融稳企纾困,加大重点领域与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同时,稳步推进再贷款再贴现政策与纾困贷、乡村振兴贷、技改贷、科技贷等极具福建特色的政策性优惠贷款深度融合,促进银企对接,引导金融机构结合自身经营特点创设“增信基金贷”“惠民贷”等再贷款专属信贷产品,有力推动全省普惠小微贷款投放。据人行福州中支数据显示,1至10月,全省运用碳减排支持工具、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再贷款、科技创新再贷款、交通物流再贷款等工具,引导金融机构发放相关领域贷款566.5亿元;10月末,全省再贷款再贴现余额991亿元,同比增长18.6%,再贴现余额中涉农、民营、小微三类票据占比达93.8%。
(三)“贷款+财政贴息”减轻中小企业“融资贵”。2020年6月以来,人民银行福州中心支行联合福建省财政厅、工信厅、金融局等部门陆续推出八期合计800亿元的中小微纾困增产增效专项资金贷款(以下简称“纾困贷”)。纾困贷由省级财政贴息1%,合作商业银行适度让利,向受疫情影响较为严重的中小微企业提供优惠利率贷款支持。前七期纾困贷已于今年8月末投放完毕,合计投放贷款739.57亿元,加权平均利率3.26%,支持企业2万余户;第八期纾困贷正加紧投放中。在纾困贷落地后,还联合财政等部门,推出了科技贷、乡村振兴贷、商务贷、技改贷等优惠利率贷款,由省财政给予不同比例的贴息。截至10月末,全省累计投放各类政策性优惠利率贷款1154.29亿元,惠及2.6万家企业。
(四)“贷款+风险分担”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一方面,针对中小企业、外贸企业、科技型企业、“三农”企业等缺乏有效抵质押资产难以获得贷款的情况,福建省专项设立10亿元的中小微企业融资风险分担资金池,支持创设乡村振兴贷、技改贷、外贸贷等“快服贷”系列产品,对商业银行的风险损失最高可分担50%,促使商业银行放宽抵质押要求、提高放贷积极性;另一方面,推广银担“总对总”批量担保业务模式,发挥政府性融资担保支小支微支农作用。如在纾困贷的投放中,银担双方按照2:8的比例逐笔分担业务风险,担保机构对银行审批后的纾困贷款项目基本做到“见贷即保”,有效提高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获得率,同时,福建省财政全额补偿省再担保公司分担的各地政府性融资担保业务风险损失,按照1.5‰比例安排再保费补贴,各地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免交再担保费,福建省再担保公司对符合条件的担保业务按40%分担风险。
(五)科技赋能提高政策传导效能。福建省建设并上线“金服云”平台,省级财政运用正向激励奖补措施,推动政策、企业、金融机构上线上云。目前平台已汇聚税务、电力、司法、社保等与金融机构信贷审批密切相关的4400多项权威涉企数据,运用大数据算法,提高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信息审核效率,实现放款提速。依托“金服云”平台全天候一站式提供金融服务,企业申请授信、合作金融机构筛选企业以及双方对接都可在平台内完成,有效减少了货币政策传导时滞,提高服务的精准度。同时,平台实施监控贷款全流程信息,并向人民银行、财政、工信、发改委等行业主管部门提供实时查询服务。目前平台注册企业24万多家,已撮合解决贷款需求1967.51亿元。
随着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同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一些中小企业负担减轻、现金流稳定,对增加技术创新投入的信心提升。据人行福州中支三季度500户定点企业(中小微企业占比90%以上)调查显示,享受税费支持政策的企业超覆盖面超80%,约有21%的定点企业同时享受了纾困贷款或快服贷。在获得政策支持的企业中,认为政策有助于增产创新的企业占比达70%,表示作用较大的占比超20%。一些科技型企业和化工企业表示,研发加计扣除、增值税留抵退税等政策减轻企业研发成本、增加企业现金流,贴息贷款缓解了企业资金压力,有效降低了融资成本,政策对企业平稳生产、投资扩建和加快产品研发、技术升级等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
进一步深化两大政策协同作用的思考和建议
福建省在促进两大政策协同服务中小企业上取得了明显成效,但要充分发挥两大政策协同作用,仍存在一些制约因素,包括各部门间信息交流和共享的及时性、短期政策激励与长期风险防控的协调、中小微企业的经营预期、地方政府财力状况等,建议从三方面进一步提高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性。
(一)政策方向上,实施更为积极的财政政策,保持稳健的货币政策。从政策传导效果看,财政政策的结构性调节功能更直接,传导机制短、见效快,更适合当前我国经济形势,其“无偿性”和“强制性”特点对于扶持中小企业作用更为直接。我国积极财政政策以大规模减税降费为主要措施,在支出方面仍留有空间。据财政部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我国公共预算收入自然口径同比下降6.6%,按可比口径(剔除留抵退税)同比增长4.1%,可考虑在保持目前减税降费政策的同时,从支出端发力,找准发力点激发经济内生动力。货币政策方面,充分发挥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调节功能,强化与财政政策配合,合力引导金融资源向中小实体和特定领域倾斜,有效管理和引导市场预期,巩固提升财政政策对经济的刺激效果。
(二)工具设计上,加强多部门协同,提高服务精准度。一是构建和优化多部门协同机制,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贴息贷款和融资再担保是当前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配合服务中小微企业的主要手段,探索信贷优惠利率与财政贴息政策的契合点,利用财政资金撬动金融信贷的有效投放;调整优化再担保的风险分配机制,最大程度激发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积极性。同时,构建财政、人民银行和其他政府有关部门的常态化信息共享机制,确保金融服务和资金支持精准到企。二是鉴于基层财力现实情况,多渠道加强上级财政的补助与支持作用,优化省以下转移支付制度。为了避免积极财政政策在地方层面发力受限,一方面,通过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实现资金高效直达基层;另一方面,可考虑适度增发特别国债补充地方财力,减少新增地方债发行规模,减轻地方财政短期收支压力和中长期偿债压力。同时,通过理顺省以下财政收入分配、划清省以下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等,加快省以下转移支付制度的改革进程,以保障基层政府有财力落实积极财政政策。
(三)操作实践上,继续强化科技赋能,加强监督和考核提升政策质效。一是强化科技赋能,缩短政策传导时间。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方式不断完善政府数字化服务平台建设,强化政府各部门之间和政银企之间的税费缴纳、征信、信贷、经营等方面的数据直连和信息共享,进一步提升银企对接效率和成功率。从全国范围来看,在条件成熟情况下,从同地区信息共享向跨地区信息共享方向升级。二是高度重视和防范系统性风险,坚持提效率与防风险并重,保障服务中小企业政策可持续性。一方面,优化财政支出结构,通过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开展成本预算绩效改革、加快支出标准体系建设等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尽可能实现成本效益最大化,完善财政资金投入项目全生命周期的绩效跟踪和考核,避免财政支出低效导致的财力紧张加剧和可能进一步引发的财政风险;另一方面,加强跟踪信贷资金投向和使用成效,尽可能降低因资金投向不合规产生的不良风险。同时,加强地方隐性债务风险防控,避免财政风险向金融风险传导。
来源丨金融时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