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28 21:22:48 来源:绿法国际联盟 作者:绿盟研究院
摘要:11月25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决定于2022年12月5日降低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不含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金融机构)。此次降准共计释放长期资金约5000亿元。降准释放了宏观政策向稳增长方向加力的信号,有助于提振市场信心,对冲近期疫情对经济运行的扰动,助力稳增长保就业。同时,当前国内物价形势温和,加之金融管理部门汇市调控工具丰富,人民币有能力保持较强韧性,这意味着国内货币政策有条件保持“以我为主”。
——援引自金融时报客户端
降准“靴子”如期落地。11月25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决定于2022年12月5日降低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不含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金融机构)。本次下调后,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约为7.8%。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表示,此次降准共计释放长期资金约5000亿元。
此前,11月22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适时适度运用降准等货币政策工具。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认为,降准释放了宏观政策向稳增长方向加力的信号,有助于提振市场信心,对冲近期疫情对经济运行的扰动,助力稳增长保就业。同时,当前国内物价形势温和,加之金融管理部门汇市调控工具丰富,人民币有能力保持较强韧性,这意味着国内货币政策有条件保持“以我为主”。
适时适度
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人民银行宣布全面降准0.25个百分点,基本符合预期。在国务院常务会议3天之后立即降准,体现“适时”;在市场流动性相对充裕的当下降准0.25%,体现“适度”。这也表明,此次降准虽为全面降准,但并非意味着货币政策转向,下一阶段货币政策仍然保持稳健的基调不变。
从宏观经济运行情况来看,10月份经济数据显示,经济虽然继续保持恢复态势,但基础并不稳固。数据显示,10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0%,低于上月的6.3%。10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同比为-0.5%,低于上月的2.5%。接受采访的专家普遍表示,从生产端看,工业和服务业双双回落;从需求端看,出口年内首次转为负增长,消费同样转为负增长。当前,受疫情反复、外需降温、房地产低迷等因素影响,经济面临新的下行压力。11月份以来,全国多地疫情反复,实体经济恢复受到一定影响,需求仍有不足,市场情绪不稳定,降准所释放的稳增长积极信号,将有效增强金融市场信心,维持市场基本稳定,为实体经济企稳回升创造良好环境。
从金融数据来看,董希淼分析认为,10月份,社会融资增量和贷款增量均有所回落,虽然企业中长期贷款维持较高景气度,但居民贷款增长乏力。这反映出有效融资需求仍然不足,宏观经济面临下行压力。因此,我国货币政策应进一步加大实施力度,降准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人民银行发布的《2022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表示,加大稳健货币政策实施力度。
仲量联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部总监庞溟认为,降准释放了稳定市场预期、巩固经济回稳向上基础、维持合理充裕的流动性条件、降低金融机构信贷成本并促进向实体经济让利等多重政策信号。
对于本次降准的作用,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表示,一是增强银行信贷扩张能力。通过降准释放长期限、低成本资金,降低银行负债成本,提升信贷扩张能力,加大对小微企业、基建等重点领域支持力度,满足房地产合理融资需求等。二是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12月份有5000亿元的中期借贷便利(MLF)到期,叠加年底流动性需求上升,通过适度降准可释放流动性,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三是稳定市场预期。近期市场波动加剧,人民银行通过降准释放长期限流动性,释放稳增长政策加码的信号,有助于稳定市场对流动性合理充裕的预期。临近年底,降准也是实施跨周期调节政策的具体体现。
让利实体
降准的一个不容忽视的直接作用是降低银行资金成本。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在答记者问时表示,此次降准降低金融机构资金成本每年约56亿元,通过金融机构传导可促进降低实体经济综合融资成本。董希淼表示,此次降准可以降低金融机构资金成本,增强金融机构向实体经济让利的持续性。
“此次降准可适当降低商业银行资金成本,促进信贷投放,推动降低企业融资和个人消费信贷成本,也可以为进一步引导贷款利率下行、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创造条件。”庞溟表示。
在房地产市场方面,统计数据显示,1至10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速为-8.8%,低于1至9月的-8.0%;从销售端来看,10月单月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速为-23.2%,弱于上月的-16.2%,显示房地产行业持续处于低迷状态。
11月以来,随着《关于做好当前金融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工作的通知》和《关于商业银行出具保函置换预售监管资金有关工作的通知》等发布,当前政策面稳楼市力度正在持续加码。董希淼表示,此次降准在12月5日实施后,银行资金成本得以降低,银行减少加点的动力增强,这将有助于降低居民住房消费负担,提振居民住房消费的意愿和能力,助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来源丨金融时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