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9-07 21:01:29 来源:绿法国际联盟 作者:绿盟研究院
9月3日,2022中国保险业高质量发展论坛在京举办,论坛以“护航经济大盘,推动保险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旨在促进保险业进一步发挥保障作用,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发展与社会治理。
会上,相关专家指出,我国保险市场发展潜力十分巨大,保险公司负债端要满足客户真实需求,资产端坚持审慎经营。同时,保险公司要对经济负责任,将大体量、长久期的保险资金投向关键领域,服务好实体经济。
近年来,我国持续推进保险资金运用规范化、多元化、市场化改革,稳步拓宽资金运用投资范围,加大对实体经济的融资支持力度。
北京也将继续支持各类保险资金,以直接投资、保险资管等方式投资于北京的市场,进一步扩大对京津冀协同发展、城市副中心的投入规模,积极参与城市更新、产业园区、新基建、基础设施绿色项目及其基金产品的投资。
同时,推动保险资金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提供更多长期资本,加大对创业投资基金的出资和北交所上市公司的投资,帮助更多的创新型中小企业获得快速成长的机会。
——援引自证券时报
保险公司负债端要坚持审慎经营,服务好实体经济
中国银保监会副主席肖远企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金融制度是经济社会发展中重要的基础性制度。保险业作为金融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兼具风险保障、资金融通和社会管理功能,在平稳预期、对冲风险、促进消费投资、提高经济循环效率等方面能够发挥独特作用。
他表示,我国已是全球第二大保险市场,行业总资产接近27万亿元,主要指标保持在合理区间,目前整个保险业偿付能力充足,运行稳健,风险完全可控。服务和保障能力不断提升,我们必须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在新时代,保险业必须加快转型,实施高质量发展。
对此,肖远企提出五大观点:
第一,保险公司要在负债端满足客户真实需求,在资产端坚持审慎经营。肖远企指出,我国保险市场发展潜力十分巨大,保险供给必须能够直达和满足客户的真实需求,而不是靠营销或抬高渠道手续费。同时,保险公司在投资经营方面一定要审慎稳妥,尤其是寿险公司负债久期长,经营不确定性因素比较多,风险偏好选择要相对更低一些,绝不能滋生只要有保费注入就没有问题的侥幸心理。
第二,保险公司要紧紧围绕主业,非主业必须是对主业的补充和增强。肖远企表示,保险公司必须围绕保障主业,从风险等量管理向风险减量服务转型,为客户提供一揽子保障方案。一些保险公司认为多元扩张能产生范围经济,实践证明,范围经济并不完全适合保险行业。偏离主业,甚至反客为主,都是很危险的,主业的向上和向下延伸都应该只局限于增强和巩固主业的业务领域。
第三,保险属于慢工出细活的行业,保险公司要有工匠精神。肖远企认为,保险有些特殊的运行规律,首先从客户需求了解到产品研发、精算率定、投资经营、理赔服务等都是环环相扣的链条,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整个链条的顺畅运行。其次,保险是一个高度专业化的行业,在不同环节所需要的专业也不完全相同。此外,保险产品期限长,跨越不同周期,在不同周期变化比较多,必须要有精细的设计和精确的判断。这些特征都决定了做保险必须摒弃短期冲动,戒除急躁心理,要有工匠精神,才能够行稳致远。
第四,保险公司要细分市场,走特色化发展之路。肖远企提出,保险市场大,需求多样,保险公司必须对市场进行细分,根据自身的资源禀赋,选择特色化的经营策略,在特定客户、特定地区、特定产品和特定业务方面精耕细作,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和市场影响力。
第五,保险公司要塑造负责任、受尊敬的企业文化。“要对经济负责任,将大体量、长久期的保险资金投向关键领域,服务好实体经济。要对社会负责任,发挥行业精算技术和服务网络优势,助力防灾减灾和保障体系建设,促进社会稳定。要对消费者负责任,着力治理销售误导、理赔难等问题,提升保障水平,减轻意外疾病、养老带来的财务负担。要对未来负责任,将环境、社会和治理纳入业务经营全流程和全面风险管理体系。”肖远企指出。
保险资金已成为我国股票市场第二大投资者
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会长于华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以来,保险业高质量发展取得重大成就,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她指出,2012年到2021年,我国保险业保费收入由1.55万亿元增长到4.49万亿元,年均增长12.55%;保险深度从2.98%上升到3.93%,保险密度从1144元/人上升到3179元/人;保险业总资产从7.4万亿元增长到24.89万亿元,年均增长14.51%。
保障金额大幅提升,于华介绍,2017年到2021年,为实体经济提供保险保障从4154万亿元增长到12146万亿元,增长192.4%;提供保险赔付从11181亿元增加到15609亿元,增长39.6%。
同时,还大力发展农业保险,服务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积极探索巨灾保险,建立城乡居民住宅地震巨灾保险制度,服务国家灾害体系建设。并大力发展环境污染、食品安全、安全生产等责任保险,全面助力社会治理创新。积极开发的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等科技保险,2021年为8.6万家企业和机构提供保险保障超过4.4万亿元。
于华进一步指出,我国保险资金运用余额较快增长,配置不断优化。2012年到2021年底,我国保险资金运用余额从6.85万亿增长到23.23万亿元,年均增长14.53%。保险资金配置不断优化,银行存款占比不断下降,其他投资占比呈现上升趋势。目前,保险资金已成为我国债券市场第三大机构投资者、股票市场第二大投资者、公募基金最大机构投资者。
在充分发挥保险资金长期稳定作用,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方面。于华表示,近年来,持续推进保险资金运用规范化、多元化、市场化改革,稳步拓宽资金运用投资范围,加大对实体经济的融资支持力度。截至2021年末,险资通过股票、债券、股权等方式,服务实体经济直接融资规模18.88万亿元,占资金运用余额的81.27%。
此外,我国保险业对外开放力度加大。“近年来,保险业出台了一系列保险业对外开放措施,稳步取消外资股比限制,大幅减少外资准入数量型门槛。2012-2021年,外资保险公司市场份额从3.5%增长到7.8%。在北京、上海等地区,外资保险公司市场份额已达到20%。”于华指出。
推动保险资金,加大对北交所上市公司的投资
而对于北京市保险市场的发展,北京市委常委、副市长靳伟指出,过去五年,北京地区的保费收入年均增速6.6%,2021年实现了保险保费收入2527亿元,保险密度人均1.15万元,继续保持全国第一。
靳伟表示,北京将在中国银保监会的指导下,在中国保险行业协会的支持下,积极推动在京的保险、再保险、保险资管、保险专业服务等各类机构改革创新、稳健发展。支持外资的保险机构来京展业,深耕中国的本土市场,不断地扩大业务和投资,分享国际领先的风险管理理念,打造面向全球的保险发展新高地。
“北京将继续支持各类的保险资金,以直接投资、保险资管等方式投资于北京的市场,进一步扩大对京津冀协同发展、城市副中心的投入规模,积极参与城市更新、产业园区、新基建、基础设施绿色项目及其基金产品的投资。”靳伟表示,推动保险资金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提供更多长期资本,加大对创业投资基金的出资和北交所上市公司的投资,帮助更多的创新型中小企业获得快速成长的机会。
来源 | 证券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