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视界 | 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开幕,尚福林、肖钢、陈文辉等畅谈经济热点问题

2022-08-23 20:34:51  来源:绿法国际联盟   作者:绿盟研究院

8月20日,由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举办的“2022夏季峰会”在京举行。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理事长、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主任、原银监会主席尚福林出席会议并发表演讲。此外,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证监会原主席肖钢、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副理事长陈文辉、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人民银行原副行长胡晓炼、国务院参事、中国银保监会原副主席王兆星等多位重磅嘉宾出席会议并发表演讲。

 ——援引自Wind、中证网、新浪等

尚福林:保持债务总量与经济增长匹配

尚福林表示,总体上,我国宏观杠杆率的同期增幅明显低于其他主要经济体。分部门看,由于实施更加积极和有为的财政政策,采取了一系列稳企业、保就业措施,政府部门和企业部门的杠杆率增长相对较快,要关注逆周期调控政策对我国债务增长及其产出的影响。因此,要实现货币政策的有效传导,引导资金精准流向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防止资金空转,脱实向虚。

“在加大金融支持力度的同时,更应注重金融服务的效能,要继续紧扣高质量发展的主题,着眼于扩大有效需求,增加和改善金融供给。”尚福林认为,一方面,支持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发展,引导更多资金投向先进制造业、科创企业,更好地服务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支持基础设施和重大项目建设,做好“十四五”规划重点领域和重大项目融资保障。另一方面,要着力满足新时期金融服务的需求,继续引导银行保险机构强化小微企业和“三农”金融服务。

此外,要进一步巩固、拓展金融扶贫成果,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做好新市民金融服务。同时针对医疗、健康、养老教育等领域金融需求,探索创新金融服务和产品,发展财富管理市场,丰富投资理财渠道,不断完善投资市场环境,培育价值投资和长期投资理念,降低预防性储蓄的意愿,促进居民储蓄向投资转化。

在稳定宏观杠杆率方面,尚福林介绍,今年上半年,为应对复杂局面,宏观杠杆率有所攀升。“虽然总体上与国际比较看,我国宏观杠杆率同期的增幅明显要低于其他主要经济体,但仍然需要密切关切其他经济体因为债务增加、经济放缓所表现出的共性问题。”

尚福林称,从分子端看,调控政策对债务的影响通常直接体现在当前,要坚持把服务实体经济放在更突出位置,实现货币政策的有效传导,引导资金精准流向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防止资金空转脱实向虚。从分母端看,要继续提升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效率,保持经济增长稳定,使债务总量与经济增长相匹配,实现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的目标。

在防范信用风险层面,尚福林表示,要继续做实资产分类,摸清风险底数,充分暴露不良资产,加大不良资产处置,坚决打击逃废债行为,维护区域信用环境和金融秩序。同时,要依靠深化中小金融机构改革,以改革手段破解深层次的体制机制问题,拓宽中小银行资本补充渠道,从根本上增强风险抵御能力。

肖钢:加快推进资管行业数字化转型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证监会原主席肖钢在会上表示,从未来资管发展趋势来看,将呈现出集成度提升、差异化发展两个趋势,资管机构的发展最终向头部集中,但不排除中小资管机构的差异化发展。

在肖钢看来,资管行业数字化转型成为竞争的关键。这源于客户、产品管理、投资绩效等方面的需求;以及风控合规压力越来越大,为了减少人工处理,发挥实时预警、风险管理前移的作用,也必须依靠科技。同时,外部压力在增大,互联网第三方财富管理机构近年来快速发展,以及全球排头部的资管机构全部落户中国,均增加了市场竞争。

“现在我国资管机构转型还存在几个方面的问题。”肖钢表示,如数字化转型战略不是很清晰、普遍存在的数据质量不高、资管机构的业务流程和应用系统繁杂、技术架构上相对落后等。

肖钢认为,增强资管机构核心竞争力应秉承“资管+投行+科技”的理念。所谓“资管+投行”,是指以新型的资管业务为核心,以精品投行业务为特色,资管机构一般是买方,那不仅要当买方,还要发展它的投行业务,还要成为产品的创设者。而这一切都要以金融科技为枢纽,实现数字化、智能化、一体化。

对于未来我国资管机构的数字化转型,肖钢建议,数字化资管应制定长期战略目标,要加强数据中台的建设,通过数据中台的建设,把内外部的数据整合起来,实现数据的线上化、集中化、标准化、标签化、图谱化。同时,要打造智能化的投研一体化的资管平台,精准刻画客户、陪伴客户。

具体来看:

一是确立数字化资管长期战略目标,“一个资管机构价值观、文化一定要统一、持续,不能一届班子改一次。”

二是加强数据中台建设。通过数据中台的建设,把内外部的数据整合起来,实现数据的线上化、集中化、标准化、标签化、图谱化。

三是打造智能化的投研一体化的资管平台。肖钢认为,一体化平台应该支持投研、产品设计、客户营销、投资决策、后台运营等。因此需要有领先的技术架构与数据模型,计量客户收益与风险。

四是精准刻画客户、陪伴客户。“我认为陪伴客户比刻画客户更为重要,现在我们都很重视用数字怎么刻画客户的特征,也就是要从了解客户(KYC)到了解客户的想法(KYI)”。除此之外,肖钢指出,还应该通过大数据,科学计算可投资资产,建立客户动态风险模型,帮助客户克服市场波动情绪,长期陪伴客户成长。

最后,加快数字化资管人才培养,按照个性化、动态化、启发式教育方式,让资管从投资博弈到智能组合,从学习知识到学习工具,从而更好提升资管行业质量。

陈文辉:加大对“双碳”领域资产配置

陈文辉表示,“双碳”是一条又长、又宽、又厚的投资赛道。在“长”方面,“双碳”投资至少持续到本世纪中叶,持续时间长,资本积极布局新经济、新产业,可持续分享低碳转型红利;从“宽”来看,大量相关产业仍处于萌芽期,随着绿色能源和减碳技术的成本不断降低,越来越多的行业将被纳入“双碳”赛道,也会不断衍生出新的产业;从“厚”来看,“双碳”发展中会不断遇到新问题,解决问题又会形成新产业,新产业、新业态层出不穷。

与此同时,“双碳”还会带来能源结构的变化,从煤、油到天然气,然后光伏、风电等等。陈文辉分析称,其实“双碳”也会带来推进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一种转变,它将对我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以及经济布局都会发生变化。

对于“双碳”投资可关注的重点领域,陈文辉介绍:

一是可再生能源产业链和绿色基础设施是投资布局的优质资产;

二是中国低碳技术市场处于真空阶段,初创企业仍有不少机会,可开展早期投资;

三是重点关注“双碳”与数字经济结合的领域;

四是提前研究碳交易及其衍生出的碳资产,或将成为下一个重要的资产种类。

陈文辉指出,“双碳”投资中要把握“周期性”规律。他认为,实现长远目标是坚定不移的,但也应该知道这是一个很长周期的过程,“所以我们可能在中间也不能一哄而上,不能把煤一关了之、一停了之,也会带来很多问题,包括去年的拉闸限电等等问题。”陈文辉表示,从金融角度来看,银行信贷应该把握对“双碳”领域的投放节奏,同时投资也应当把握产业发展规律。

最后,陈文辉表示,“双碳”的转型是一个非常重大的事情,如果转型成功,通过资本推动技术进步带来整个社会治理的创新,实现带动,将又是飞跃的一次机会。

胡晓炼:我国有众多新的投资增长点

胡晓炼表示,我国是世界储蓄水平最高的国家之一,高达70%以上的居民资产变成砖头堆积存放,其中相当一部分超出自身实际居住需要,无疑是资源的浪费。因此,要把丰沛的储蓄调动起来,运用好,投入资本市场,成为经济发展的长期投资来源。

胡晓炼认为,新的投资增长点主要有两大方面:

一是交通、能源、水利、国土治理、农田改造、城市地下管廊建设、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等投资项目,面临巨大的公共投资需求。据有关方面测算,每年仅城市地下管廊建设的投资就高达3万亿元,可拉动经济增长3个百分点。

二是数字经济、产业升级、科技创新、现代服务业等领域。这些领域是新一轮企业和民间扩大投资的重要抓手。新一轮投资不但规模巨大,质量与过去传统的“铁公基”相比,也将全面提升,是实现我国高质量转型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前景可期。

开展新一轮投资,完善长效投融资机制是基本保障。”胡晓炼强调,对于相当一部分具有准公共性质的项目投资,短期收益虽然不明显,但长期收益和社会效益十分显著,能够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长期支撑。为满足此类项目投资需求,需要拓宽可负担的长期资金筹措渠道。可以考虑充分利用中央政府高信用等级优势,扩大中央专项债券发行;拉长债券发行期限,增加30年及以上期限债券发行,目前这一长期限债券占比不到4%,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发挥利用好国家政策性开发性金融机构作用,带动民间社会资本投入。地方政府在经济增长动能转换过程中,要更多发挥市场作用,把准公益性基础设施的使用者付费作为普遍方式,采取低费率、长周期实现项目使用周期、融资周期的现金流全覆盖。

同时,要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激发企业和民间投资。胡晓炼表示,要把丰沛的储蓄调动起来,运用好,投入资本市场,成为经济发展的长期投资来源。

在大力建设资本市场方面,加强公司治理至关重要。她认为,投资机构必须强化职业道德操守,勤勉尽责,监管机构做到“建制度、不干预、零容忍”。

此外,要继续扩大资本市场开放,吸引全球资金进入中国市场。胡晓炼强调,发展资本市场是一项战略任务。中国资本市场要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就必须通过开放进一步增强市场的吸纳和包容能力。我国股票、债券市场规模均已位居全球第二,资本市场的开放与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将大大提升对经济增长新动能的支持力度。

王兆星:应不断创新和丰富房地产金融政策的相关工具

王兆星指出,金融要积极创新投融资机制,为扩大有效投资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围绕科技创新企业的不同阶段特点,打造差异化生命周期的综合金融产品服务,有效运用各种金融直接和间接的融资工具来为科技创新企业提供更多的金融支持。

王兆星认为,人民的储蓄倾向较高,而消费的意愿在下降,可能会有疫情的干扰。但出于对经济运行不确定性的担忧,为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收入下降、失业等问题,居民更倾向于增加储蓄,降低消费,因此是个值得关注的现象。同时,M2增速与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剪刀差进一步扩大,企业部门、个人部门融资扩产和扩大投资的动力较弱。

“房地产也出现了很大的困难。”王兆星表示,房地产企业通过(再建)融资也越来越困难。实体经济有效融资需求不足,金融体系充裕的流动性向信贷市场和实体经济传递不够顺畅。金融机构也面临着“资产荒”的问题。这也意味着货币向资金,向有效投资这种传导的渠道有些问题。

我国的房地产市场正处于新旧模式转换重要阶段。”王兆星表示,金融机构应在坚持市场化、法治化的原则前提下,满足受困房企合理融资需求,保持对房地产产业正常贷款。针对居民购房意愿的下降和市场观望情绪,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房地产政策,更好地满足刚性和改善性住房的需求。要积极探索房地产健康发展新的发展模式,也要不断创新和丰富房地产金融政策的相关工具。

王兆星建议,我国应进一步扩大开发性、政策性金融的支持力度。一方面要扩大政策性开发性金融的资金投放,扩大有效需求;另一方面,也要能够引导商业机构提供配套金融支持。但开发性、政策性工具也要注意以市场化的方式来运用,最大限度地提升使用效率。同时,要引导促进更多的社会资金和商业资金进行跟进。

王兆星还建议,要加强对有效投资,特别是科技创新的金融支持。我国目前还正处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快速发展阶段,投资的潜力、投资的需求、投资的空间非常大,包括刚才提到的绿色转型、“双碳”目标,这些都具有巨大的投资潜力。

此外,他还表示,要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要全面分析研判经济波动、经济周期及宏观经济政策对金融风险的影响,及时采取控制和预防措施,妥善应对不良资产反弹,防范高风险“影子银行”反弹回潮,强化监管严防资金脱实向虚,严厉打击逃废债行为和各类违法违规的金融活动,维护区域信用环境和金融秩序。

来源 | Wind、中证网、新浪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