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6-02 20:06:53 来源:绿法国际联盟 作者:绿盟研究院
6月1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落地生效,让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应知尽知、应享尽享;安排进一步加大困难群众救助帮扶力度,兜牢基本民生底线。
本次会议重点表述:
1. 新增1400多亿元留抵退税,要在7月份基本退到位。
2. 对金融支持基础设施建设,要调增政策性银行8000亿元信贷额度,并建立重点项目清单对接机制。
3. 对符合条件的失业农民工,无论是否参加失业保险,都要发放临时补助或救助,并明确发放主体。
4. 对汽车央企发放的900亿元商用货车贷款延期还本付息,要引导企业通过网上公告、手机短信等告知办理方式。
5. 对打通物流大通道和微循环、推进复工达产,要找准堵点、完善举措,强化重点企业“点对点”帮扶。
6. 落实支持平台企业合法合规境内外上市、放宽汽车限购等举措。
7. 国务院派到12个省的督查组要在实地督查基础上尽快形成报告,对政策落实中的突出问题予以通报。
8. 对各地二季度地区生产总值、城镇调查失业率、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的财政收入、物价等主要指标,由统计会同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税务等部门依法依规实事求是分省公布。
9. 确保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今年提高标准增发的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7月底前要发放到位,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
10. 各地可因地制宜,对低保对象、特困人员一次性增发生活补贴。
调增政策性银行8000亿信贷额度支持基建
此前一天,国务院对外公布《关于印发扎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的通知》,一揽子政策包括六个方面33项措施。此次国常会指出,下一步,要对政策再作全面筛查、细化实化,让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应知尽知、应享尽享。其中一条措施为,对金融支持基础设施建设,要调增政策性银行8000亿元信贷额度。
政策性银行指国开行、农发行、进出口银行三家银行。多年来,三家政策性银行为中国的“两基一支”(基础设施、基础建设、支柱产业)提供金融服务,特别是在应对金融危机冲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019年9月,金融委第八次会议提出,要进一步深化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完善治理体系和激励机制,遵循金融机构经营规律,发挥好政策性金融机构在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中的逆周期调节作用。
“顺境隐于市,逆境托于市。”某政策性银行一高管对政策性金融如是评价。当前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作为逆周期调节的工具,三大政策性银行亟待发力,调增8000亿信贷额度支持基建正是稳增长的举措。
公开信息显示,2021年,国家开发银行发放本外币贷款2.99万亿元,人民币贷款余额新增6500亿元;2021年末农发行贷款余额6.69万亿元,比年初增长5500亿元;进出口银行人民币贷款余额超过3.5万亿元,较年初增长4500亿元。加总来看,三大政策性银行2021年新增信贷规模为16500亿。
此次国常会要求“新增政策性开发性信贷额度8000亿”,相当于三大行去年新增信贷规模的50%,加量十分明显。其中,国家开发银行体量最大,8000亿新增额度中开行占比应该最大。
考虑到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靠前发力,今年初政策性银行确定的2022年年度信贷投放计划肯定不会低于2021年,再加上此次新增8000亿额度,2022年三大政策性银行全年新增投放计划预计不会低于2.5万亿。
资产端加大信贷投放,意味着负债端需加大资金筹集力度。不过此次会议并未明确对政策性银行的资金支持措施。考虑到近年来抵押补充贷款余额稳步下降,呈现式微的迹象,因此新增8000亿信贷额度通过抵押补充贷款筹资的可能性不大。
央行6月1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5月,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净归还抵押补充贷款885亿元,期末抵押补充贷款余额为26203亿元,相比历史峰值已下降1.3万亿。
而由于今年降准降息,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近两个月隔夜利率在1.4%左右,政策性银行通过发债筹资的难度不大。近三个月三家政策性银行发债规模在5000亿左右,处于历史较高水平。
自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适度超前开展基础投资”后,基建投资一直在加码。如3月29日召开的国常会指出,今年再开工一批已纳入规划、条件成熟的项目,包括南水北调后续工程等重大引调水、骨干防洪减灾、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灌区建设和改造等工程。这些工程加上其他水利项目,全年可完成投资约8000亿元。这一目标相比2021年实际完成额增长5.6%。
财信研究院副院长伍超明表示,基建投资有望成为短期稳增长的重要支撑。专项债券继续加快发行、使用,保证可用于基础设施投资的财政资金较为充足。同时引导银行为基建项目提供规模性长期贷款,可一定程度上对冲城投融资、土地收入下滑对基建资金来源的拖累,预计未来基建相关的融资需求将成为稳信贷的重要力量。
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
会议指出,当前部分群众就业和收入受到影响,基本生活面临困难。要有针对性加大政策帮扶,把基本民生底线兜住兜牢。具体来看:
一要确保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今年提高标准增发的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7月底前要发放到位,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
二要加大低保等救助力度。加强动态监测,重点摸排失业和灵活就业人员、易返贫致贫和低保边缘人口等,对困难人员及时救助或纳入低保。各地可因地制宜,对低保对象、特困人员一次性增发生活补贴。
三要保持医保报销比例和药品品种稳定,发挥好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综合保障作用,对符合条件临时遇困无法缴纳基本医保费的给予临时参保资助。
四要推进更多民生保障经办服务跨省通办、便捷办理。
五要加强民生保障资金监管,严肃查处截留侵占、虚报冒领等行为。
在兜牢民生底线上,日前召开的全国财政支持稳住经济大盘工作视频会议强调,在当前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刻,坚持将“三保”支出作为预算支出重点,首先保障教师等重点群体工资、养老金等按时发放。
国家发改委在日前指出,近期,部分地方已经启动了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正在按程序向困难群众发放价格临时补贴。同时,发改委还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向困难群众发放一次性补贴。
来源 | 证券时报、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