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视界 | ±20%创业板终于来了!这些新规须注意!

2020-08-24 11:01:09  来源:绿法国际联盟   作者:绿盟研究院

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紧锣密鼓,公募基金配套业务准备也“万事俱备”。

8月14日晚间,深交所官网发布消息称,深交所计划于8月24日组织创业板注册制首批企业上市。在首批创业板注册制企业上市前夕,各家基金公司也已经做好了系统调整、净值计算匹配、投资者教育等方面的配套准备工作,只待创业板注册制正式“开闸”。这意味着继科创板之后,我国资本市场的注册制改革进一步深入,更多优质的“新经济”企业将借此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主要规则变化如下:

一、新股上市前五日不设涨跌幅限制;

二、新旧创业板股票涨跌停全部调整至20%;(其中创业板股票千山退、神雾退、盛运退8月24日前已进入且仍处于退市整理期,期间交易机制不作调整,价格涨跌幅限制比例仍为10%)

三、实行“价格笼子”机制;

四、引入盘后定价交易方式;

五、新增股票特殊标识,多种类型公司均有上市可能;

六、新增投资者开户门槛为10 万元(老客户要补签风险揭示书)。

创业板注册制改革前后对比

打新中签率大幅下降

创业板涨跌幅规则修改之后,打新也将受到影响。

不同于此前审核制,注册制创业板新股网上发行比例大幅下降、投资者门槛提高,新股中签率较低,有数据表明,18只创业板新股中签率整体较低,平均网上申购中签率为0.0177%。而2009年10月30日上市的首批创业板“28星宿”平均中签率为0.8012%;2019年7月22日首批上市的25只科创板新股平均中签率为0.0592%。

据广证恒生统计,机构投资者配售获得倾斜,公募基金获配比例最高,占网下配售总额47.65%。从获配金额的排名来看,获得创业板注册制新股配售金额排名前三的公募基金公司分别为鹏华、易方达、富国,分别获得市值为2.81亿元、2.59亿元、2.20亿元的新股配售。

那么,投资者中一签收益如何?

影响网下打新收益的三大核心因素是融资规模、中签率和上市首日涨跌幅。

对此,开源证券预计,2020年注册并发行企业达70-90家,2020年创业板注册制下募资总额约550-700亿元;预计改革后创业板A类中签率将较改革前提高2倍左右;预计注册制改革后创业板上市首日平均涨幅为80%-120%。

在此基础上,开源证券得出结论,认为注册制下创业板将创造可观的网下打新增强收益。

同时,公募基金的打新策略也受到影响。规则修改之前,公募基金的打新策略一般是新股打开涨停板后卖出。但在规则修改之后,由于前5日不设涨跌幅限制,“可能会出现新股上市首日卖出的现象。”

中信证券梳理了2019年以来创业板上市新股的回报情况,平均“一字板”涨幅为218%。

“打板族”回归价值投资

创业板注册制交易规则中,对投资人影响最大的变动是,创业板注册制新股前5日不设涨跌幅,以及之后涨跌幅比例为20%。

对此,广发证券认为,创业板20%涨跌幅限制对于新股波动影响很小,但是对于创业板存量影响可能较大。这是由于注册制带来壳价值贬值预期,因此存量走势可能出现趋势性分化。

安信证券指出,20%涨跌停板新规则能够进一步提升创业板股票的流动性,市场应该给予这些流动性一定的溢价,因此涨跌停板的扩张对创业板带来的更多是利好。

“短期看落地前不确定性压制投资者风险偏好,担忧的情绪释放后将回归常态化。长期看打板策略有效性下降,市场定价效率提高,有利于吸引部分长期资金配置。”安信证券表示。

袁多武指出,全新交易规则下,投资者需要关注创业板中长期的生态变化,以及短期可能存在的一次性冲击。

博时创业板ETF基金经理尹浩也表示,创业板注册制的“优胜劣汰机制”将会加大创业板内股票的估值分化,另外创业板的市场定位于服务成长型创新创业企业,特别是科技类企业。注册制下,普通投资者投资于创业板的投资风险和投资难度都会加大,投资者结构将更为优化。

部分基金涨跌幅也变成20%

创业板交易涨跌幅限制将放宽至20%;以此同时,部分基金交易也同样实行20%的涨跌幅。

下列基金竞价交易实行的涨跌幅限制比例为20%:

一、跟踪指数成份股仅为创业板股票或其他实行20%涨跌幅限制股票的指数型ETF、LOF或分级基金B类份额;

二、基金合同约定投资于创业板股票或其他实行20%涨跌幅限制股票的资产占非现金基金资产比例不低于80%的LOF。

深交所将向市场公布涨跌幅限制比例为20%的基金名单。

华夏创成长ETF基金经理荣膺表示,对产品的影响主要体现为,ETF基金的净值、二级市场交易价格、ETF联接基金的净值的波动幅度都可能增加,对于ETF申购赎回时可以现金替代的创业板股票,基金管理人买入卖出被替代的证券价格波动幅度可能相应增加。

另外,市场交易规则变化后,一些系统参数会有所调整,但整体对现有产品影响较小,虽然创业板ETF涨跌幅度扩大,但并不必然意味着创业板ETF的波动率就也会跟随放大,创业板ETF的波动更多地还是由指数成份股的表现所决定。

券商完成最后一轮通关测试

为了迎接今天创业板注册制“大考”,各家券商也已“枕戈待旦”,不少券商成立了特别小组,随时应对首日可能的突发情况。

“交易所之前已经进行了多轮的测试,准备得比较充分,最后一轮主要是模拟首日交易情况,情况也很顺利。”广发证券员工表示。

测试方案显示,最后一轮测试主要模拟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的交易业务启动首日场景。通过模拟创业板股票交易、非交易等业务的委托申报、成交回报、行情接收、清算交收和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市场化转融通等业务处理过程,检验市场参与各方技术系统的正确性。

此次重点测试内容包括八大方面:投资者的创业板交易权限管理,创业板注册制股票、创业板核准制股票及创业板主题基金的现货集中竞价交易、盘后定价交易、转融通证券出借、转融券、融资融券、协议大宗交易等业务。

“部分内容和此前科创板有点类似,不过创业板的体量更大一些。主要还是对交易系统的容量考验会比较大,大部分券商都进行了扩容,要进行一些调试等。”上述人士介绍。

而为了要迎接明天的首日考验,除了硬件上的系统扩容和升级外,不少券商还组建了特别小组。

“我们公司成立了一个应急小组,由领导带队,首日会全日值守,包括技术、后台、营业部等各部门人士组成。”一位深圳地区券商人士表示。

“首日的情况,主要担心的是一些技术系统方面的原因,例如会不会交易过热,导致系统崩溃等等。我们技术部门的同事都是随时待命,遇到紧急情况可以即时处理。营业部的同事也会保持和客户的沟通工作,近期一直在发送相关的创业板首日风险提示信息等。”上述人士称。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吴晓求:注册制改革的核心是信息披露

吴晓求在访谈中提出,“十四五”期间,资本市场所有领域应完成以注册制为先导的市场化改革,并推动完善退市机制等,他表示:“所谓的‘市场有风险’,其本质实际上是退市机制,我们没有理由不实行它。”

他在采访中表示,我们过去有一些误区,把重点放在IPO上,不太重视存量资源的效率提高、存量资源的并购重组,有时候甚至会把它看成是和内幕交易相提并论的。的确,在过去相当长的时期,中国的并购重组是不成功的,它成了“掏空”上市公司的重要机制。

但现在我们的制度基础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这种行为应该说受到了遏制。我们还是要鼓励企业,从政策层面上鼓励企业来进行并购重组,这样我们市场才会有动能,才能发展起来。

同时我们的监管重心也要变化,注册制的改革和监管的改革要相匹配。过去我们主要将监管放在前台,在IPO的资质上、批准上,现在监管重心要后移了,移到中后台,中后台监管的重心应该是信息披露,同时对于市场上的违规违法行为要做很严格、成本很高的处罚。

此外,他强调,下一步资本市场改革可能就在于监管这一块,尤其是信息披露。

对监管来说,是监管重心发生变化,监管者的角色要发生转型。监管者,在中国是中国证监会,监管者没有责任去维护市场的上涨,但是他有责任去维护市场透明度。监管者的重心就是如何维持市场的透明度,透明度有了,才会有公平和公正的结果。

我们经常提的“三原则”——公开、公平、公正,公开是放在第一位的。公开是指什么呢?就是指信息披露,指市场透明度。有了它,市场才谈得上公平和公正。如果在信息披露方面、透明度方面都做不好,市场是没有公平和公正的。如果你信息披露没做好,说实话你让投资者去承担由于信息披露不完整或者信息披露违规违法所带来的风险,让投资者去负责,那是不正当的,或者是不恰当的。

尤其要注意完善退市机制。过去我们的退市机制是形式上的,没有实质性意义。如果没有很好的退市机制,中国的市场就没有很好的定价功能,因为投资者不能知道这个资产、这个上市公司是好是坏,有没有投资价值,鱼目混珠的结果就是严重削弱了我们资本市场的定价能力。所以退市机制是极其重要的。这些都是在以注册制为先导的市场化改革过程中,需要进一步完善和补充的。

退市机制是一个淘汰落后的机制。我们还是不允许那些劣质的、严重违规违法的、触发了退市标准的企业,仍然以各种说法留在市场。这是不正确的,也和我们注册制改革的目的是背道而驰的。

来源 | 综合自央视财经、第一财经、新浪财经、每日经济新闻、Wind资讯等